Sat Mar 29 2025 15:23: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兩地家長教育異同

香港與內地的家長教育指引雖在形式與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標一致,即通過家校合作,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兩地的經驗與實踐智慧,為家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與啟示。

近年來,香港教育局與中國教育部相繼推出家長教育指引,旨在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促進家校合作。為深入探討兩地在家長教育理念與實踐上的異同,筆者仔細研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包括學校篇、幼兒至高中家長卷)。這套叢書不僅建構了系統的理論框架,還提供了針對不同學段的實用策略,充分展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政策框架下的實踐智慧

〈學校篇〉作為整套手冊的總綱,前半部分系統梳理了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強調學校應從教育執行者轉型為家庭支持者。後半部分則針對不同學段的特點,提供了具體的策略。

另外五本按學生成長階段編寫的手冊,則以案例,解析和家長指導為框架,闡述品德培養、學習指導、身心健康、安全教育、媒介素養、性教育、家庭溝通和父母成長八大專題中的家長教育。

學段特性的實用策略

〈初小篇〉聚焦於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其中提到的兒童安全教育八大守則尤為實用,幫助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此外,手冊還針對學習指導提供了專題建議,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的特點及常見誤區。在培養學習習慣方面,除了使用分段計時器等常規方法外,手冊還引導家長關注學習環境的細節,如燈光亮度、座椅高度等物理因素。同時,手冊強調在輔導孩子功課時應發揮孩子的主動性,並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的課堂規則。

〈高小篇〉中提到校園欺凌問題,解析了欺凌的五個特點,並提供了應對欺凌的「五步曲」方法:從觀察迹象到了解孩子不求助的原因,再通過多方溝通尋求解決方案,教導孩子冷靜處理並遠離欺凌。此外,手冊還就網絡欺凌問題提供了有效建議,進一步強化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初中篇〉中的父母成長專題提出了教練式家長的概念,強調家長應以陪伴與自我審視的方式,減少與青春期孩子的衝突,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高中篇〉則重點關注生涯規劃與學習壓力管理。高中階段學生學業負擔沉重,同時面臨家長與教師的高期望,這些都容易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手冊建議家長採用恰當的評價方式,避免橫向對比其他孩子,以免引發消極情緒。家長應多運用縱向比較,幫助孩子關注自身的進步與發展,並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式,支持孩子投入學習。

教師發展與家校合作的工具箱

這套手冊不僅對家長有幫助,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寶貴資源。手冊中隱含了大量實用範例,並對這些範例進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具體的建議與方案,這對新入職教師尤其有幫助。此外,學校可以組織家長讀書會,共同分享與討論手冊中的案例,從而增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家校合作的範式轉換

對比兩地的家長教育指引,可以發現香港側重於課程架構,將家長教育劃分為四大範疇;而內地的手冊則更注重提供「教育工具箱」,強調實用性與操作性。這種差異反映了兩地不同的教育生態:香港依託成熟的社會支援系統,由多方持份者共同推動家長教育;內地則更注重應對家庭教育資源的實際需求。然而,兩者共同揭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轉變,就是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家庭教育的「方法翻譯者」,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香港與內地的家長教育指引雖在形式與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標一致,即通過家校合作,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兩地的經驗與實踐智慧,為家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與啟示。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