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則嫲孫墮樓的新聞,難過不已。不明底蘊的我們,也不便推測。只是在想,為何她身邊沒有伸出援手的人?是她不想說?家人也沒察覺?還是家庭關係冷漠,至彼此都不關心了!
過年過節該是一家團聚的好時光,但身邊也有些朋友就是到這些日子,一家也互不往來的。
原因很複雜,錢財是大問題,尤其是面對不公道、重男輕女的父母。其次是頻密的衝突,話不投機(多數是信念價值的不同)或者是一時氣憤說出來的話,雖然言者未必有心,但聽在耳裏就成為難以縫補的傷口。
最難聽的可能是:「我們雖然是一家人,但其實彼此不熟!」可能因為移民各散東西,但怎樣「不熟」也是一家人啊!又或者婉轉點的拒絕:「我們外遊,不能來了!」但連續多年外遊不見,是湊巧還是有意?
這陣子面對身邊「無親無故」(事實有等於無)的好友,我們能否多走一步,多關心問候一下?
「你安好嗎?掛念你!」
「來我家團年好嗎?」
「何時有空可以喝杯咖啡?」
甚至「有事請教,可否見個面?」 等等都可以。特別是久違聯繫卻是此刻想念掛念的。
很喜歡手提電話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會把跟好友拍下的陳年舊照登了出來。多少次看到這些照片,就如睹「照」思人,立刻發個信息問候久久沒聯繫的他,也是如此這般就連絡上了。更有多少次碰到這樣的回應:「我正經歷一些艱難時刻,你的信息就出現了!」
然後,陪着他或她度過了一段短暫的時間。雖然事後可能各奔前路,沒再聯絡,但那又何妨?我總覺得這就是另一種的時間管理,在對的時候伸出友誼之手,去扶持那些需要扶持的,陪伴那些孤單的,為那些洩氣的打打氣。真心付出總相信會有回應。即或不然,也讓對方知道這世界上有人仍記掛着他,讓他看見人間有情。
一個短短的信息問候,只是舉手之勞,別吝嗇啊!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