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下得自在?

若沒有東西執着於心,便不用強調放下,正如從來不犯法殺人,又何須害怕死刑呢?

不管有沒有學佛,在生活中很多時都需要選擇放下,只是很難做得到。不能真正地放下的人,是因為對人、事、物還太執着,甚至只是逼自己放棄,這種強逼的放下,當然也是一種執着,又怎可能會獲得輕鬆自在?

「放下」的英譯有人會用let it go,但還是有東西需要let go。假如譯作let it be就不同了,be就是「如是」的意思,不用刻意地做。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寫過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放下之後便不需要再說愁的滋味,「天涼好個秋」也就是「如是」的意思。

反之看另一首宋朝詩人蔣捷寫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同樣描述少年時和成長後的心態對比,但仍讓人感到「悲歡離合總無情」那種無奈,而「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就隱隱覺得有點兒放棄而不是放下了。

假如覺察到自己對很多事情都不易放下,其實就是讓自己努力修行的契機,唯有提升自我的覺察能力,才會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並且接受人事物在放下後的如是狀態,那就真的自在安樂了。

總結來說,若沒有東西執着於心,便不用強調放下,正如從來不犯法殺人,又何須害怕死刑呢?

常霖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