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08:53: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國民黨有力回天嗎?

就這次大選結果來看國民黨今後的前途,並非如一般所說的那麼悲觀。
總之,相對於民進黨的台獨困境,國民黨的「一中」政治資源遠遠佔有優勢,只要其堅持這「一中」立場,要泡沫化的不應該是國民黨。
 
第三,國民黨的歷史資源非常豐富。
 
單是時空已跨越三個世紀,為黨獻身推翻封建創造民國,為國獻身抗日的豪傑,為台奠下現代化事業的志士。在這過程中何曾沒有挫折,可是黨的光輝歷史資源總能善盡「新陳代謝」的使命。因此一次的選舉挫敗實不足叫這個世紀老黨一蹶不起。
 
不錯,這次選舉大敗曾讓國民黨有人失去信心,有人甚至認為國民黨必須順應台灣的地方環境,將中國國民黨易名為「台灣國民黨」,以表揚棄中國大陸的體制,變身為台灣本土政黨。
 
這個看法大概是受到台灣「本土化」的刺激,尤其是新冒出來的青年世代中的聲浪,肯定叫國民黨感受被本土架空的危害。可是這本土化國民黨的想法也馬上受到反對,例如決定參選下屆國民黨主席的洪秀柱便不以為然。她的主張恰好相反,認為只有堅持中國國民黨才是康莊大道。
 
洪的看法有一定道理,而且知道堅守中國國民黨這個政治品牌,可以得到豐沛的真正資源。在國民黨總統選舉總部今次展示出來的文宣便陳列了最早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文物,展示出來的歷史記錄叫人難忘,也是該黨號召新血的最佳政治本錢。
 
正因為台灣有中國國民黨在維護着「一中」的主權,才令到認同國家統一的力量在台有個共同的政治平台,同時也讓大陸方面器重這「中國國民黨」對統一國家的功效。
 

國際反對台灣主權獨立

 
在國際方面,所有承認台灣屬中國領土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國家,包括美國,都直接反對台灣主權獨立,也即反對民進黨改變主權的現狀。中國國民黨有了這些龐大的國內國外的國統資源,已屬求之不得,又怎會放棄歷史,放棄中國,轉而立足台灣,豈不是捨本逐末嗎?
 
再說,自播遷台灣以來,國民黨的人才並不匱乏,除了從大陸帶來台灣的300萬人之外,由本土發掘出來的人才也是不乏源頭活水。再加上與本土通婚的新世代也都一樣能獻身國民黨。所有這些人才資源對國民黨的執政優勢絕不下於民進黨,何況也有分析指出:國民黨自2000年以來兩次失去政權,主要原因是出於國民黨自己分裂。
 
2000年第一次分裂是由李登輝和林祥港一派不和,2016年第二次分裂主要出於馬英九主導的行政院與王金平主導的立法院不和。再加上黨不能在老中青三結合問題上有所作為,造成世代領導班子發生老的不退新的上不了的大問題。
 
由此可見,不是人才匱乏,而是不能善用人才的問題,只要能趁這次敗選進行領導大洗牌,最少有四年去重整,要贏回政權並非難事!
 
由上三個角度去看國民黨的問題,泡沫之說,言過其實!
 
原文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第167期,獲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亞新社)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