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作家小書:抑鬱症並不可怕 正面面對 作出改變

抑鬱症常被世人誤解,被認為是恐怖的疾病,人們對此避而不談。作家小書打破誤解,告訴世人抑鬱症與其他疾病一樣,不需躲避。

著名抗癌作家小書7月20日(星期日)在灣仔會展舉行的香港書展中,發表新書《自療人生─勇敢面對直到看見希望》。她在推介會中介紹書中內容,並分享自己患抑鬱症的經歷和心得。現場觀眾不止有曾患抑鬱症或癌症的人,還有其他作家、甚至有家長帶同小孩聽講,反映熱烈。

現場觀眾不止有曾患抑鬱症或癌症的人,還有其他作家、甚至有家長帶同小孩聽講,反映熱烈。(小書Facebook圖片)
現場觀眾不止有曾患抑鬱症或癌症的人,還有其他作家、甚至有家長帶同小孩聽講,反映熱烈。(小書Facebook圖片)

從寫作中看到自己的轉變

作家小書表示,《自療人生─勇敢面對直到看見希望》用了9個月時間籌備,另外用了一個月時間出版印刷。此書是以故事形式講述作者自身患抑鬱症的經歷。她分享,自己是2023年2月因傷害自己而進入精神病院。時隔一年多到現在,她希望可以在書中呈現出自我心態上的轉變。因此,書本封面是以她在尼泊爾淨化心靈之旅時拍的照片作為藍本設計。照片中的她在喜馬拉雅山前高舉雙手,擺出了一個調皮、放鬆的姿勢,能體現出她開朗的心境,表現出她情緒上的轉變。

書本封面是以她在尼泊爾淨化心靈之旅時拍的照片作為藍本設計。
書本封面是以她在尼泊爾淨化心靈之旅時拍的照片作為藍本設計。

她表明,現在的生活是開心的,並不會因為重新提起這些患病經歷而不快,反而在將經歷寫下後,能重新認識自己如何面對當時的困難,以成功的經歷鼓勵自己。她亦會閱讀他人的寫作,了解他人面對困難時的態度,更向大家分享其實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她坦言,自己剛開始也不願面對、不願就醫,但到發覺很辛苦卻無人能幫助自己時便不能不作出改變。

她表明,現在的生活是開心的,並不會因為重新提起這些患病經歷而不快。
她表明,現在的生活是開心的,並不會因為重新提起這些患病經歷而不快。

精神病院的生活

小書在推介會中透露,當時非常不適應精神病院的生活。她在精神病院中住了10日,頭一兩日都不太習慣精神病院的環境。精神病院與一般醫院不同,為了避免患者情緒受影響,精神病院不會設有電視,也不允許使用任何電子產品。而且,為了確保患者沒有機會傷害自己,精神病院中不能使用膠袋,紙袋亦會被要求拆掉繩子,浴室花灑更是使用沒有喉管的設計。洗手間的隔門不高,能輕易讓醫護人員看到裏面,為了隨時確認患者狀況,幾乎沒有隱私可言。

另外,由於常常會有患者拒絕吃藥,護士會監視着他們的進食情況,確保他們吃了藥後才允許自由活動。可是小書表示,後來其實挺喜歡精神病院的生活,因為不需要工作,可以一直閱讀,就像放假一樣,反而是離開精神病院後需要重新適應跟他人接觸。

她鼓勵家長在教育小孩時多留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要讓小孩長時間吸收負面情緒。
她鼓勵家長在教育小孩時多留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要讓小孩長時間吸收負面情緒。

抑鬱症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嘗試去理解的人

小書強調,她出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告訴大眾抑鬱症跟普通疾病一樣,並不可怕。她表示自己現在仍未痊癒,就跟癌症要定期檢查一樣,她仍需要定期到精神科複診和每天吃藥。她分享,身邊曾有朋友告訴她自己並沒有患抑鬱症,只是情緒低落,亦有人非常避忌抑鬱症,甚至告訴她看醫生沒有幫助,只需要找到影響自己情緒的原因便可。她坦言,自己也認同看醫生不一定有幫助。她剛發現患上抑鬱症時亦曾看醫生和吃藥,可是沒有幫助,以致最後傷害自己進了急症室。她認為,每人對付抑鬱症的方法不一,不一定是就醫,有人會去心靈輔導,或去尋找新的興趣放鬆身心。

小書透露,自己除了平常的正職外亦有學習各式各樣的手藝,例如編織、園藝治療、花藝、植物彩繪等。她還報考了園藝治療牌照,偶爾會開班教學。她直言,在專注做手工藝時能忘記煩惱,淨化自己的心靈。另外,她亦鼓勵家長在教育小孩時多留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因小孩會從身邊的人學習和吸收知識。童年的經歷對人的心靈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長時間吸收負面情緒或會讓小孩長大後變得消極,更容易有情緒問題。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