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成龍成鳳是不少家長的期望,因此花上不少時間、金錢及心血提升子女的學業成績,還會要求子女做一些額外的功課,更為了確保子女有更多時間投入學習,便沒有餘下時間做任何家務。
事實上有一些家長不認同催谷子女的學業,寧願他們有開心愉快的童年,更讓他們在家中自由活動;久而久之,他們在家中缺乏責任感,不願意自行收拾個人物品、整理衣物。
另外,家長也感到做家務是低下的任務,子女日後不會擔任這類工作,只希望他們做大公司的執行官;在成長階段免除這些無關宏旨的生活經驗,由家中傭代勞便可,很可惜子女的執行功能也沒有得到鍛鍊。
做家務有助學童提升專注力
不論大家是否從事教育專業,都會發現近年越來越多學童都有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的問題,他們難以專心聆聽別人的說話,經常忽略事情的細節,甚至上課時到處亂跑,難以安坐,影響孩子上課的行為及學習表現,這些問題與腦部執行功能有關。
或許有一部分孩子真的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部分甚至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更呈現急速上升的趨勢;也許有部分孩子不是先天有太嚴重的問題,但只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欠缺應有的生活鍛鍊,才導致執行功能日漸惡化。
大家回想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做過的家務,如洗碗、開飯、收拾物品等,究竟需要有什麼能力呢?原來做家務需要視覺專注、腦部執行、及手眼協調等的不同能力,是多種感官的綜合表現,是現在學習及未來工作的基石,也是成為執行官的基本能力。
雖然家長肯定知道讓子女做家務有很多又重大的意義,但更擔心他們在幫忙時反而帶來更多的麻煩,如以嬉戲形式做家務或洗碗時打爛碗碟,甚至將地方弄髒。
子女做家務是利多於弊嗎?事實上,家長需要投入時間及引導才能使他們學習做家務的知識及技巧,情況有如從事酒店或飲食業一樣,需要經過培訓的才能掌握有關的技巧。
我們建議家長可從一些容易掌握、危險性低的家務入手,例如摘菜、打蛋、晾曬衣服、清潔洗手盤等,應先從有樂趣又安全的任務入手,讓子女由淺入深當家務的練習生;因此在開始必須避免接觸利器和廚房爐具;同時,學習家務時可能會笨手笨腳,家長應包容其過失,以正面的說話鼓勵他們勇於嘗試。
曾有家長非常認同子女做家務的好處,反而是子女抗拒嘗試,不願重覆做家務,令家長無計可施;家長們需要注意提供新鮮感才可以孕育子女的責任感。
家長每一至兩周需要為子女安排新的家務,吸引他們的好奇,令子女產生期待感覺,隨着年紀增長可讓他們參與家務的策劃,例如決定餐桌上擺放多少碗碟、挑選並採購製作沙律的蔬菜和水果、參與籌備自己的生日會等,這樣不僅讓子女有參與感和使命感,增添生活中的趣味。
減少依賴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疫情中就最能體現到做家務對孩子的益處。有一家五口的家庭,分別有五歲,七歲和九歲的孩子,由於封關令外傭未能到港,做家務的重任就落家長及三個孩子的身上,例如:抹桌子,掃地,拾書包等,統統都要他們協助完成。
因小孩沒有藉口依賴外傭,他們就更自主地幫忙。慢慢地,孩子習慣了獨立自主,沒有再懶床,自動自覺地刷牙洗臉,換校服,準備出門上學。
當孩子們培養了良好的責任感,亦訓練了應有的自理能力,他們腦部的執行功能亦得以鍛鍊。因此,做家務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也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家長能揉合責任感與新鮮感要求孩子做家務,不僅適用於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孩子,我們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家長應該多鼓勵小孩做家務,通過家居訓練學會多觀察環境,提高專注力、組織力和責任感,為未來成為執行官而努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