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你估到我仲叫食神

市民對的士這種類型的交通運輸需求殷切,能夠將這個需求更有效率地滿足起來,將有力提振生產力。在今時今日,我們還不好好利用科技帶給人類的好處 ?

上回提到大伙兒浩浩蕩蕩往北去體驗內地假期的盛況。在到達深圳北車站時,筆者發現車站內有網約車上客專區,讓列車乘客十分方便就能坐上自己安排的網約車,迅速離開。經常在香港碰到一車難求的你我,相信對內地這種交通安排,感受最深。近日,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在報章專訪中提到,規管網約車的研究結果將於下月公布,但是次內容只會交代如需發牌,網約平台應有何責任。至於何時在港會有網約車的出現,並不是今次研究報告的範圍。其實,這些管理經驗,一河之隔的深圳市政府已經可以如數家珍與你分享,值得大家去交流取經而不是花在紙本文書上。所有內地城市的交通政策都是由出租車時代逐步發展到出租車與網約車共存的安排,這跟香港城市的發展應該是一致的,理應可以順勢而為。唯一不同的就可能只有是 「的士」的發牌制度了。

利益的藩籬

根據運輸署的資料,在香港,的士是主要的客運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現時,本港共有18,163輛的士,包括15250輛市區的士、2838輛新界的士和75輛大嶼山的士,平均每日載客量接近一百萬人次 (鐵路每日載客量約為五百萬人次) 。由此看來,市民對的士這種類型的交通運輸需求殷切。能夠將這個需求更有效率地滿足起來,將有力提振生產力。在今時今日,我們還不好好利用科技帶給人類的好處?例如:使用網約平台上乘客與車輛有效配對的功能,就能大大減少有人無車搭和有車無人搭這類資源錯配的尷尬境況,只不用擔心所謂揀客的問題。而且,當智慧城市的數據愈見豐富時,利用網約平台的系統即時按路面交通數據來更新路線,亦能發揮分流交通的作用,減少因塞車而產生的浪費。這些系統的資本投入,除了運作多年的網約平台外,還有誰願意投入呢?  特首李家超接受報章訪問中表示,政府研究方向是既優化的士營運,亦妥善處理網約平台規管,令兩者可以相得益彰。但如何有效地施行改革,同時又撫平當中的固化利益,將會是整個政策至關重要的一環。畢竟,不少的塘邊鶴正在等著看這一齣官民衝突的大龍鳳,推進時不可不察當中的風險。

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上升,到2030年,電動車將會是一個1.2萬億美元的市場。(Shutterstock)
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上升,到2030年,電動車將會是一個1.2萬億美元的市場。(Shutterstock)

交通運輸的科技發展

其實,在交通運輸的各個環節,利用高新科技又豈只是單單在網約平台上呢? 一直有買賣美股的朋友對「美股七雄」十分熟悉,不用筆者多費唇舌。由於七雄多年輪流表現強勁,有花生友不禁會問,哪一支股票會先行出現回落,從七雄的寶座中退下來呢? 如果從今年以來的表現,七雄中只有一支股票錄得股價下跌 : 特斯拉(Tesla)年初至今下跌了約20%。這是否意味投資界對公司的未來前景抱懷疑態度呢?

在前文我們討論過全球電動車的市場 : 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上升,到2030年,電動車將會是一個1.2萬億美元的市場。在這個大行業趨勢下,特斯拉的電動車製造業務應有所裨益。但在蛋糕愈做愈大的情況下,來爭食的同業亦同時愈來愈多,像比亞迪這類的中國代表亦積極爭取在國際舞台中分一杯羹,令特斯拉的先發優勢逐步消失,這亦是投資者對公司電動車製造業務前景持審慎態度的原因。筆者相信特斯拉今天的經營情況,應該會是特斯拉CEO Elon Musk預計之內。他由生產電動車之初已明言 : 大家買他的電動車,買的並不是車本身,而是他對電動車下的定義。(to buy are not his cars but his concept of the EV) 那麼,在車以外,他又可以為大家帶來了什麼呢?

早一陣子,特斯拉將其研發的全自動輔助駕駛 (Full Self-Driving, FSD)系統,讓美國車主免費試用一個月。網上隨即出現一陣騷動,不少車主上載他們利用FSD的全自動駕駛片段,好不熱鬧。一個月過後,雖然絕大部份用家對系統都讚不絕口,但實質願意付費的車主比例並不高,特斯拉更要將系統認購費向下調以回應用家。難道這種靠賣軟件,不靠賣硬件的商業模式行不通嗎?

參考數據,沒有AD自動駕駛系統搭配的電動車將來是賣不動的。(作者提供圖片)
參考數據,沒有AD自動駕駛系統搭配的電動車將來是賣不動的。(作者提供圖片)

從上圖可以看到,儘管FSD系統起賣並不算理想,但這個市場絕對是未來整車市場參與者的必爭之地,沒有AD (Autonomous Driving) 自動駕駛系統搭配的電動車將來是賣不動的。在整車硬件技術上,其他車廠努力去力追,總會有幾家能手可以成功趕上來。但要在自動駕駛系統開發上趕上,就不會是那麼容易了。FSD系統是利用AI機器學習,通過大量駕駛影片和真實用家數據來訓練得來,令這門業務的入門門檻特別高,成為開發公司創造可持續收入的一個法子。為了在中國可以開展相關業務,Elon Musk特別往中國跑一趟,公司亦需要向當局闡明如何妥善處理在內地收集到的用家數據,方可利用內地用家數據來訓練大模型。Elon Musk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他亦不至一次在大眾不看好的情況下,最終證明他所選擇的路線是正確的。還記得大家起初是怎樣看可回收的火箭嗎? 今天SpaceX已佔據了近軌衛星發射超過八成的生意。你又能否猜得透他的心思嗎?

何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