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27日晚上,拜登(Joe Biden)與特朗普(Donald Trump)出席了該國史上最早舉行的首場總統辯論。這場辯論是1988年以來,首次不是由兩黨支持的總統辯論委員會(CPD)統籌的總統辯論,改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主辦。辯論歷時90分鐘,現場不安排觀眾。據初步統計,約有5000萬美國人觀看了這場辯論。
拜登表現惹人失望
不過以上這些並不是重點──由於拜登的「災難級」辯論表現,已引發民主黨的恐慌,紛紛討論拜登應否考慮退選,令拜登在大選的4個月前,面臨一場史無前例、針對他的年齡及認知能力的公投。
相信大家已在媒體或網絡上看過拜登在該辯論中的表現,在此不贅。即使是自稱電視辯論不會影響其投票決定的人,也清楚81歲的拜登的表現慘不忍睹,是徹底輸了。不少具名或不具名的民主黨人都公開表態,指拜登為了黨及美國的利益,必須退選。連帶被視為親民主黨的《紐約時報》,其一眾專欄作家包括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克魯明(Paul Krugman),以至《紐時》編委會自身,都毫不猶豫地撰文敦促拜登退選。就算連一向不喜歡特朗普的《經濟學人》,也發出同樣的呼籲。
堂堂一個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在選舉最後階段遭到親友黨人如此無情唾棄,實在教人心酸。他的朋友此刻只能忍痛說聲:「拜登,你是個好人。」
這次情况確是有點特殊。以平常的角度來看,離大選還有4個月,這段時間足以讓候選人翻身;且不說口不擇言及帶罪參選的特朗普,在後面總會惹出點麻煩來。有一名評論人說得頗對:「如果特朗普少說話,他就會贏;如果拜登不停止說話,他就會輸。」但問題來了——假若拜登傾向不說話,便無法戳穿特朗普的彌天大謊,白白讓特朗普贏得辯論,導致游離選民投向特朗普的懷抱,最後也是死路一條。由此可以想像,目前民主黨人是多麼的焦慮。
民主黨將於8月19至22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屆時才會確認拜登是總統選舉候選人。故此理論上,現時拜登尚未正式被確認為候選人。然而,基本上只有在拜登自願退選的情况下,才可啟動重新選出新的總統候選人的程序。在他非自願的情况下,除非民主黨近4000名代表的大多數認為拜登不再適合當候選人,否則是無法更替的。而早就有3894名代表已提名他競逐連任,再加上金主(捐款人)已給予支持和表態,現在要總統讓位給更年輕的候選人,可能為時已晚;歷史上也沒有現任總統在競選周期這麼晚的時候,才退出選舉的。
特朗普回朝 中美競爭再度升溫
此刻民主黨陣腳大亂,更突出特朗普再次執政的可能性與危機,這對今後中美關係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最新一期《外交事務》期刊(2024年7/8月號),找來了分別可代表民主、共和兩黨的作者來辯論華府的中國戰略,以及如何對待中美競爭。辯論的焦點在於民主黨一方認為中美競爭需要被管控(be managed),而共和黨一方則認為競爭必須以美國的最終勝利作結(be won)。
共和黨的對華戰略,是不惜與中國打一場新冷戰,與中國對抗到底,直至中共「崩潰」或出現「政權更迭」。對此,民主黨作者認為該做法會令競爭在美國準備好與中國作全面對抗之前,有迅速升級或失控的風險;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會令美國失去其盟友及伙伴的支持,也會令北京放棄克制。此外,目前中國陷入經濟困境,更令共和黨人認定,壓迫中國只會促使北京自毁長城,削弱其自身的經濟活力與國際號召力,因此更不能給予北京喘息的空間。與上屆任期不同,假使特朗普再次勝選,這次其對華政策基本上已準備就緒、如箭在弦,毋須再花時間探討。比起管控中美競爭,北京目前可能更需管控這種驟然而至的危機的風險。
回到香港這邊。隨着特朗普回朝的機率驟增,也須重新考慮對待現拜登政府的態度。早前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就中美關係和俄烏戰爭等問題多次發聲,指摘中國政府。儘管如此,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這邊,大致上仍奉行5月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美國國務院資助的報告中提出的「策略性接觸」(strategic engagement)的方針,擴大美國與香港官方、民間、商界和大學等接觸。
香港仍擔當中美關係重要角色
上周在西九龍舉行的美國獨立日酒會中,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稱,香港仍是中美關係裏促進相互理解的重要平台,並再次提出香港在中美氣候變化的合作裏可擔當一定角色。即使香港這邊有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代表港府出席,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及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也有到賀,但明顯對所有美國事務仍採取一種「冷處理」態度。
北京與香港可能沒有認真想到,拜登政府目前的香港政策,多少也希望在中美關係風高浪急的時候,保持香港作為一個避風港,讓香港少受破壞之餘,兩國亦可藉香港保持一定程度的溝通與交流,筆者稱之為「香港最後」方針。可是特朗普一旦回朝,根據上述的共和黨對華戰略,對中國大陸將毫不手軟,對香港的打擊也會是巨大的,而且「柿子挑軟的揑」,很可能把香港放在最先打擊的行列裏,到時候「香港最後」將變成「香港最先」,那將是一個最壞情景。
因此,港府最好趁拜登還在任,對現拜登政府實行「有差別對待」,為香港多爭取一點喘息空間;否則,倘特朗普入主白宮,香港可能將首當其衝。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