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拖延見牙醫 醫療成本愈貴
由香港牙醫學會舉辦的香港健齒周2024活動今日(5月14日)完成,學會事前訂下免費幫助10萬名市民接受牙科檢查的目標,希望能夠超額完成,在街症牙科要輪候7小時的今天,幫助更多低收入或有需要的市民。
專攻預防齒科及社區齒科的牙醫陳慧玲建議:「每年最少需要見一次牙醫,以及早發現蛀牙、牙周病等常見齒患。愈早診治,醫療成本愈低。細小蛀洞只需數百元即可搞定,若任由它蛀成大洞,不得不杜牙根時,花費便須10倍以上,收費數千。若更嚴重一點,由杜牙根惡化到牙齦及牙骨嚴重損失,要考慮植牙時,費用也是10倍以上,到時需更花費過萬甚或數萬元。」
她說,既然都市人有愛美之心,每一至兩個月花數百元理髮毫不肉赤,年花數百一千去做一個全面的牙科檢查及洗牙,性價比理應更高。
牙周病細菌 可以全身走
牙周病最可怕的是,它不止是口腔疾病,因為口腔的細菌可以通過血管全身走,英國伯明翰大學2022年曾發表研究指,牙周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18%。這數據與美國心臟協會期刊《Hypertension》(高血壓)2021 年刊登的研究報告相若。其中一個原因,正是跟牙周病可導致全身性慢性發炎有關。
陳慧玲醫生說:「牙周病的出現,是因為患者不懂刷牙,或者因年紀大或手部活動不靈活,導致刷牙刷得不夠乾淨所致。」翻查資料,有一項研究專門檢驗了超過 650 名牙周病患者的樣本,發現其齒垢中的細菌,跟心臟血管壁增厚處的細菌相同!
綜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牙醫組織的資料:牙周病有幾個進程,
初期:輕微出血或牙齦腫脹,可視為身體的警號。
中期:出現牙周袋,損失了部分牙肉甚至牙床骨。民間俗稱牙齒變長了。
嚴重:牙周袋愈來愈大,牙齦會與牙齒及牙槽骨脫離,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牙菌斑對應動脈粥樣硬化、腦退化澱粉樣堆積
陳慧玲醫生指出,大量研究報告支持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中風、腦退化及糖尿病相關。「口腔中的牙菌斑及細菌,與心臟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中風的腦血管栓塞,以及腦退化(或失智症)的澱粉樣堆積異曲同工。」牙周病也可能惡化原本就存在的心臟問題,例如心內膜炎。其中糖尿病與牙周病更是相向關係,高糖份的血液有如細菌培養皿,而牙齦發炎亦對軟組織及血管造成更大損害,病者難以修復。
綜合網上資料及醫學期刊,牙周病可引發的疾病更多,國際期刊《BMJ Open》曾發表研究指出,牙菌斑和細菌在牙齦線周圍堆積,可導致牙周病及牙齦炎患者在3年內罹患精神疾患風險增37%、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33%、糖尿病風險增26%、心血管疾病風險增18%。上述研究由英國專家對64379名牙齦炎及牙周炎患者跟進3年,再對照251161名沒有口腔疾病的健康人士,得出以上結果。
全球牙科病例 遠超糖尿、心臟5大都市病總和
WHO推出了一份名為《2030年全球口腔健康狀況全貌報告》,指出自1990年開展針對口腔健康的調查後,齒科疾病一直影響廣泛,單是沒經醫生處理的恆齒蛀牙就多達20億例,嚴重牙周病多達10億例。WHO數據指,口腔衛生疾病數量之多,比起5大都市病(精神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加起來還要多10億例。
作為國際大都會,今時今日香港仍有50%市民認為「牙痛才需要見牙醫的」,陳慧玲醫生重申這是錯誤觀念:「正確使用牙刷及牙線,每年至少見一次牙醫,接受齒科檢查及洗牙,才是對付牙周病及蛀牙、時間及金錢成本最低的預防方法。」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