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是從未知到探索,再由認識延展到追求。要認識自己的國家,就從國家的首都開始。北京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城市,也是除大灣區外,我踏足最多的城市。它的美在於充滿智慧的書卷味道、在於充滿古城歷史的內涵、在於充滿國家未來的希望。
智慧的書卷味道
中國擁有5所排名全球前100的大學,其中最高兩所就是位於北京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因為工作和培訓的關係,在這兩所大學內留下不少的足印和回憶,但今年的復活節重遊北大份外開心,因為有自己的學生作伴同遊。一大清早同學們隨着北京大學的同學走進這一所中國最高學府,認識到最高學府是如何培養優秀的學生。
大學課程內加入體育課的元素,讓學生自由地選擇不同體育活動作個人培育、為學生定下大學生活中自願工作參與的目標、並提供不同的藝術及話劇公演等,開拓及培育學生在體、藝和群上的發展和成長。北大內的「一塔湖圖」景色,展現了校園之大和校園之美,那種地靈人傑的學習環境,不得不讓學生讚嘆及羨慕。
古城歷史的內涵
北京古城內滿有不同的歷史遺址,每一個遺址背後都有着讓我們銘記於心的歷史片段。第一天與學生同遊的頤和園,於1900年因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遭到洗劫,雖然八國聯軍未對頤和園如圓明園般加以破壞,但也移走了園中大量文物陳設。當年清朝的腐敗和儒弱,科技和軍備的落後,讓中國人走進了過百年的艱辛歲月。中國要強就必須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科教興國」是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的目標。歷史遺址除了美外,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提醒,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心,讓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強起來,才不致再走上歷史的舊路。
國家未來的希望
近代中國在科技及航天的發展上可算是一日千里,與此同時國家在法律上也展開了發展。同學們因為參與由中國社科院大學舉辧的川流計劃,所以有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法學院院長及多位國家級的法律學者作交流及研習。法學院莫紀宏院長親自帶領學生遊遍了紅樓、五四運動陣列館和京師大學堂,對北京大學及五四運動等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同學是法學研究所首批接待的中學生,從法學研究所門外的橫額,到會場內每一個同學座上的名牌,法學院都以招待學者的模式讓同學們參與交流會,讓學生體驗當學者的學習經驗。多位法學學者與同學分享了法學研究所的歷史,國家安全法的意義與實踐、國家在國家安全上的研究等,同學都以行動實踐他們對學問的追求,過程中認真聆聽和摘錄筆記,展現出優秀一面。正為提問環節被迫取消而感到可惜時,同學已把握機會在晚宴上主動與教授交流及提問。
學生從提問中認識了法學研究所是一所研究及教育兼備的教學強所,旨在培育國家法學人才。學生在與教授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內地參考香港司法數據公開的成功經驗,以推動內地司法的提升。此外,也認識到近年中國司法變革及理念,如去地方化和中心法可建立更完善及公正的法律體系和制度。也有同學藉此機會請教教授有關人工智能牽涉到智識產權的議題。同學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對知識追求的渴慕,讓他們收穫滿滿,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成長就是從未知到探索,再由認識延展到追求。這一次的交流成為了他們成長的啟航,期盼學生們能繼續努力前行,駛到世界的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