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一個月已撰文深入解讀學童壓力的來源,分析學童面對壓力的眾多原因,而是次希望詳談如何減輕學童的壓力,大家可以從學童個人、他們的家庭、學校課程及社會系統各方面找出可以紓緩學童壓力的配套。
合適的減壓方法
當思考學童壓力時,大家可以想像自己在趕時間但又遇上嚴重交通意外,更看不通何時才能解困時,就會特別感到焦急;若約會的對方又不停來電催促,更沒有任何體諒之情,還要不斷責罵,大家就容易以類似狀況代入學童面對壓力時的心境!
當發現學童有一些不良行為時,如突然尖叫、摔文具於地上、抗拒完成功課或逃避上學等,大家是否應該責罵、甚至需要作出懲治呢?這些確實是一些家長或師長不能接受的行為,但大家需要細心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學童是否已達到壓力的臨界點?或許是因為他們需要完成但又未能應付時而做出的一些反常行為。
筆者在教師抗壓工作坊上,經常示範將一些文具摔在地上或撕爛一些廢紙,然後向老師提問這些是否良好的行為,絕大部分的教師都說不;當筆者再提問若有人面對巨大壓力時,想跳樓自殺與摔文具在地上,那一種行為的傷害性較輕,大部分人都贊成摔文具在地上是較為可取。
我們在教導學童建立良好行為時,也需要同時向他們預告某些不良行為,在需要時可以是合適、即時的減壓方法,如攪亂自己的頭髮、撕爛舊報紙、大力按壓自己手指間的縫隙、刻意左右轉動自己的眼睛、雙手不停揉擦自己耳朵、原地急速跑步或拿某些物品聞氣味等等,快速將壓力降低或轉移,這都是可取的臨時減壓方法。
抗壓的健康生活習慣
學童更需要建立抗壓的健康生活習慣,讓自己日後可以承受更多壓力,並不採取迴避的方法,如定期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參與運動項目的培訓、學習唱歌或跳舞、創做一些自己喜愛的視藝作品、參與園藝或廚藝的活動等,讓自己的心理素質得以提升。
由於學童有不同的性格或興趣,也習慣傾向使用不同的感官渠道,大家適宜協助他們在沒有因壓力爆煲時,尋找他們可以長遠維持的個人興趣,同時建立多一些可以在有需要時能夠紓緩自己身心的措施。
給予安全的空間
當大家發現某些學童已處於情緒危機時,需要給予該學童明確的時間及安全的空間讓他冷靜下來,現階段必須先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提供緒輔導;稍後才跟進他們有關紀律問題或品德教育的事。
在學童成長時,大家應該不斷鼓勵他們力求上進,但當發現他們力有不逮時,就需要調節自己的語氣及將一些「死線」暫時撤走,如「呈分試表現決定你入讀哪間中學」、「你再不及格就沒有資格做我的兒子」、「入不到好的大學就永無出頭天」,嘗試為學童降低一些心理的壓力。
長遠而言,讓學童找到合適他們自己的課程及教學模式,才能真正調節學童所面對的壓力;有時是學童自己不願意轉校,但筆者遇到的更多是家長不願意讓子女入讀程度稍遜但較合適的課程。事實上,不少個案在適當的轉介後,入讀課程模式較適合自己,不單止學習壓力大減,個人學習動力及自信心亦大大提高!
良好的生涯規劃也是學童減壓的重要配套,因為有些家長或學童對於個人的未來發展仍停留於農業或工業社會的年代,認為只有良好學科成績才是美好發展的保證,家長需要學習21世紀的生涯規劃。
由於社會已從商業社會蛻變至人工智能的年代,不論日常生活或工作類別都有翻天覆地的轉變。勤有功,但戲也有益,整個社會需要為下一代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或工作崗位,容讓學童看到未來的多元性及青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