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宜有一條「學生街」

一般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吝嗇對孩子的消費。「學生街」的對象是中小學生的樂園,是家長不吝嗇消費的場所,具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

黃老師發現她當班主任的中二班學生懶於動腦,很多同學有「差不多先生」那「何必太認真」的態度。她生怕他們長此下去,同學會因「不學不思」而趨於「罔」和「殆」。基於老師的「不忍聽其廢業」的專業精神,她決定在班主任課時,設定一個「聰說齋語」時段,以說好中港故事為話題,踢動同學們的腦袋,觸動他們的思維之餘,建構他們對家國的責任意識。這天她參照《聰訓齋語》的對話模式,以「香港的夜市與你」為題,與同學閒談聊天。

為讓同學對話題的對象有清晰的確念,黃老師請學生說出夜市的本質和獨有屬性,然後問同學有否到過那涵蓋娛樂、藝術、文化、消費為主題,以復甦經濟動力為目的之「香港夜繽紛」夜市。全班25位同學,只數位曾經到過。對於「香港夜繽紛」,他們的感受是:

  • 「很熱鬧,但好像只是為成年人而設,不是我們的樂園。」
  • 「爸媽不會讓我們出夜街的,我們也沒有錢大吃大喝。」
  • 「夜市吃的是一般的魚蛋串燒,並不特別,一遊已很足夠了,再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對於同學的感受,黃老師和同學,歸納以下的總結:

  • 「夜市不是教育界,特別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消費場所。」
  • 「小學生和中學生沒有高消費能力,不能搞旺夜市。」
  • 「讓經濟持續發展。並以學生及學生家長作為本土消費的對象,應搞活日市,不是夜市。」

創意思維的時段到了,有同學說:「我媽媽以往在假日常常和我到女人街購物,也見到很多遊客拉着手篋在那兒遊逛。假如香港有一條「學生街」,是不是可以發展以我們這一群中小學生和遊客為對象的本土消費者?」對於同學的「學生街」概念,筆者覺得極有創意,也實在可行。原因是:

一、一般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吝嗇對孩子的消費。「學生街」的對象是中小學生的樂園,是家長不吝嗇消費的場所,具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

二、若學生街的設計能營造出香港教育氣象,諸如街內以全港中、小、幼學校的校徽及校訓作為裝飾;展出不同宗教或辦學團體的辦學理念與特色,設攤檔售賣學校或學校家教會設計的紀念品,並以中華童戲、中外藝術、中華文化、中西零食等消費為主題,「學生街」可成以香港教育特色的文化旅遊點。

三、世人對於香港的基礎教育,所知有限。「學生街」是香港教育的展板,是說好香港故事的有效教具。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說「平民夜總會」已過時,夜間經濟應該針對年輕人、專業人士。但時代發展迅速,筆者相信,這些夜總會式的夜市,隨着年輕人、專業人士成為父母以後,他們的消費也轉而花在孩子身上。若有「學生街」能系統地發展,將會與「女人街」一樣,成為本土和遊客消費點。說不定外地遊客在一遊「學生街」之後,會安排他們的孩子入讀香港的中小學。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