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教生長帝王家,玉葉瓊枝薄命花,夫婿多情甘共死,千秋碧血染宮紗。」(註1)
1957年仙鳳鳴劇團第四屆演出了唐滌生撰寫的《帝女花》,至今已65年。筆者年幼只於60年代末仙鳳鳴重演時看過8場的第二版,雛鳳的則在香港大會堂看。電影版刪了「寫表」、「上表」兩場,最沒看頭。
思陵長公主
《帝女花》是唐滌生為仙鳳鳴花了不少心思打做的唯一一齣宮廷戲,原劇是清代黃韻珊的崑曲本,主要根據明末吳梅村的《思陵長公主輓詩》寫成。原來思陵公主徽娖(後諡長平,唐為名字拗口,改為徽妮)被崇禎劍傷後得外戚周鐘救回私邸,五日復甦。清順治二年時,公主曾上書:「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欲遁入空門,清帝不許,更復命周世顯為駙馬,並賜田土邸第金錢車,錫予有加。
公主無奈,鬱鬱寡歡,翌年病卒,葬廣寧門外(註2),清人張宸代駙馬周世顯作「長平公主誄」。唐滌生把黃劇香劫後段大幅修改,駙馬是長平所選而非清帝配婚,二人是為安父救弟而允婚殉國。劇情由「樹盟」的針鋒相對到互相傾慕,風雲驟變,金殿被刺,到逃禪相認,寫表上表,全劇在最緊湊處突入幽怨哀慟,再計算策劃以迫清帝葬父釋弟,情節是步步緊迫,使觀眾喘不過氣來。
末段一曲古曲《塞上曲‧粧台秋思》因唐滌生填上「落花滿天蔽月光」而家傳戶曉,原曲寫昭君初到塞外顧影自憐、愁思無語的情景,借在「香夭」處,正與長平世顯兩人殉國的心境相若,自是感人甚深。
自古遭兵擾 偏嗟擁樹妨(註3)
由桃花源粵劇工作舍重新編訂及推出的《帝女花》65周年重塑版是繼承唐滌生「沒有完成不能改的劇本」的囑咐,體現了時代科技與傳統劇目的融合再生。開始時以一段段聲、影讓老觀眾生出對前輩名伶的思念,也重拾舊時的記憶。對新的觀眾,尤其是年青一輩來說,也是一些預告。
「樹盟」一段節奏明快,橋段改變不多,但多加了昭仁公主的戲碼,梁非同是當下新進花旦,唱做有一定的水平,公主賜酒,太監宣讀聖諭冊封駙馬。宮人報上李闖入關,音光配合,公主駙馬和詩,便已轉入第二幕「香劫」。簡約而明顯構思甚久的場景,以3個重檐殿頂垂下作為太和殿,兵荒馬亂時三重殿頂左傾右側,加上兩重絲幕上投射熊熊火光,視覺上感染了兵凶戰危的氛圍,使崇禎殺女一幕更有所據。有謂昭仁死前控訴崇禎不仁,但來犯者是亂賊而非清軍,從來亂賊多是姦淫擄掠,不選手段之輩。崇禎一句「狠心為保你玉晶瑩」,為的是保長平的貞操。
君非亡國君 亡在群臣無抱負(註4)
原劇第三幕「乞屍」刪去,改以崇禎「自縊」,崇禎性格多疑,優柔寡斷,剛愎自用,諉過於群臣,他雖孜孜求治,但繼位時明朝早已內憂外患,水、旱、蝗災並發,執政17年換了50多名首輔,以至無人可用,也無人可分憂。
廖國森在「香劫」和「自縊」兩段中以靚次伯的平霸腔加上「南撞北」(註5)的唱腔,間以唱偏、收倔,頗有四叔的風味。「乞屍」一段以口古帶過,布幕上投射出行書「驚聞樓下語,屍橫血泊中,望屍沉江海,存貞自毀容,徽妮絕筆」,要知徽妮十五,閨閣少女,應以簪花小楷寫成為佳。
飄渺間往事 如夢情難認(註6)
「庵遇」與「相認」一氣呵成,《雪中燕》、《寄生草》的無奈、落寞,道出長平與世顯的劫後淒迷,一段段口古,把世顯的焦慮與長平的懼怯形成矛盾的對比。《秋江哭別》進入了深層的拉鋸,到世顯以死相迫,長平才「不認不認還須認」。我看的那一場花旦拿捏到位,小生則尚久火候,且漏去「有情生死能相會,無情對面不相逢」一句,使「庵遇」稍覺失色。要讚賞的是這兩幕的布景處理非常可喜,移動而旋轉的舞台增強了可觀性,淡淡的輕煙更覺庵堂清淨,耳邊則是生旦爭持,有趣。
一杯心血字千行(註7)
「迎鳳」與「上表」是劇中重要的一段,寫出長平的愛恨分明,世顯的經世治亂之心,「眼前一段姻緣路……狂士未糊塗」。移動的舞台,把「迎鳳」帶去「上表」。這段生旦的口古對唱流暢自然,小生間有一點任姐的身影,千斤唸白四両唱,這一段頗有可觀。「上表」是小生口古最為挑戰的一段,小生與老生的對峙到花旦上場「公主一哭撼帝城」,以帝女花中歌詞作布景,自有一番含意。
諡號千秋定 銘旌百祀彰(註8)
《香夭》是《帝女花》的主題曲,佈景也費了不少心力,數百的宮燈,不單在台前台後,舞台下近觀眾席也點上上百的小燈,場面是輝煌的,配合橙黃的燈光,真有濃濃夜色的感覺,垂下的連理樹更以「生死枝」扭成,背景與劇情的配合信有高人指點。
《帝女花》65周年重塑版是成功的,他把粵劇帶到新的「和諧音色系統」,讓年輕一輩較容易接受,回看各個劇種,都是把經典劇目重新編排處理以配合當代人的喜好。有些劇種尚保留了傳統的套路,這可是各花入各眼吧。
註:
- 見《姹紫嫣紅開遍》,《仙鳳鳴劇團第四屆演出特刊》,三聯書店,2004
- 見《明史》《列傳第九公主》
- 見清吳梅村《思陵長公主輓詩》
- 《帝女花》「香劫」曲詞
- 四成舞台官話配以六成廣東話唱出。見《武生王靚次伯 千斤力萬縷情》,三聯書店,2006
- 《帝女花》「庵遇」曲詞
- 《帝女花》「上表」曲詞
- 同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