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08:53:0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蔡英文在辯論中對兩岸關係不再口硬

兩岸關係自1993年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以來,已出現了很大的轉變,雙方由不來往到今天的頻密多層次的關係發展,已不是一個政黨與一個領導人可獨立主宰的事,在大形勢趨向兩岸關係無法擺脫的情況下,蔡英文要想擺脫馬習會已無可能以個人或一個黨的意志行事。
台灣的總統選舉已先後在2015年12月尾與今年頭,舉行過兩次候選人公開在電視上辯論,三位候選人中,辯論火力都集中在代表國民黨的朱立倫與代表民進黨的蔡英文身上,代表親民黨的宋楚瑜黨輕言微,全程辯論都明顯被邊緣化。
 

辯論兩岸關係問題火力十足

 
即使在朱立倫蔡英文兩人辯論中,也只有兩岸關係問題攻防火力十足,其他議題也多各說各話,點不到對方的死穴。這與其說是朱立倫選擇在辯論中專攻蔡英文的弱點有以致之,倒不如說兩岸關係的問題搞得是好是壞已公認為台灣是榮是枯全繫於兩岸關係好壞,其他的議題都變成次要。
 
可是吊詭的是,那怕朱立倫認定了蔡英文的死穴在「九二共識」,在兩場辯論中,也集中火力要蔡英文清清楚楚公開向選民交待,若她當選執政,會不會承認九二共識,但蔡英文的回應卻說1992年兩岸確實有會談的「歷史事實」,只是當時並沒有九二共識的詮釋,這個九二共識是在2000年才出現的名詞。蔡英文還說九二會晤的精神是相互諒解,求同存異,民進黨是贊成的,只是對名詞的使用跟詮釋「大家可以坐下來談」。
 
最後經朱立倫再疑問下,蔡英文又拋出「九二共識是一項選項,但不是唯一的選項」。本來朱立倫與國民黨原以為只要點中蔡英文的九二共識的死穴,國民黨的大選便有希望起死回生,但辯論後的兩次民調卻顯示蔡英文仍然遙遙領先朱立倫達兩位數字之遙,絲毫沒被動搖。
 
這說明甚麼?起碼可有以下兩種看法。
 

馬英九政府促進兩岸貿易成長

 
第一個看法是對國民黨所強調的兩岸經貿關係與其經貿成果,既有認同,更有批判。認同的是兩岸經貿確是為台灣的經濟打開一條很大的出路。可是為台灣經貿成長帶來好處是一回事,會不會因為經濟成長而惠及一般平民百姓卻又是另一回事。
 
國民黨在馬英九執政八年,不斷強調兩岸經貿成長的成就,但民進黨卻不同意其說法,被批判的最嚴厲的是兩岸經貿只為台商將其生產線帶去大陸,把工作機會帶走,叫人失業,尤其是青年,工作難找,工資又不跟着經濟成長而增加,反而是勞工過剩而工資停滯不前。
 
民進黨宣傳的手法一向比國民黨高明,因此台商在大陸的發展被說成了很負面,加上民進黨醜化大陸,逢中必反的政治宣傳手法從沒鬆口,國民黨又不敢為大陸辯護,於是每逢大選,只要拿大陸來開刀,總會有選票的。
 
第二個看法是對國民黨所強調的兩岸關係要靠九二共識才能維持下去,否則便會回到陳水扁執政的八年兩岸關係沒法溝通。海基會與海協會好不容易在1992年才打破的兩岸僵局,也在陳水扁八年執政期間搞到再也沒有會談。這番話說的是實情,可是民進黨的說法卻從台灣獨立自主的角度去看九二共識,得出的結論是只要共識只有一個中國的選項,便是完全不尊重台灣人民自決的人權,便是出賣台灣人民的主權。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