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中華文化及藝術推廣計劃

教育局於本學年為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提供津貼,舉辦校本活動,幫助兒童認識和欣賞中華藝術及文化,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學校應該以什麼為切入點?

因應社會轉變和幼兒需要,教育局於2022/23學年為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提供津貼,舉辦校本活動,幫助兒童認識和欣賞中華藝術及文化,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兒童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幼兒階段亦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歷程。優質的幼稚園教育,應與小學及中學互相呼應,為兒童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下良好基礎。

現時,在中小學階段,重視中國歷史教學,並推動多元化的內地考察團,相信有利學生認識當代中國和國家發展。對於幼稚園學生來說,如何有趣地學習中華文化,主動體驗其意義,以身中國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亦相同重要。

以文字、節日為切入點

每名牙牙學語的幼兒剛上學的時候,經常在課室中會見到不同的物品上會貼上一些標誌,亦包括漢字。一般來說,他們的個人物品亦會貼上他們的樣子和姓名,亦即包含中華文化制度方面姓氏的元素。漢字,別稱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相信認識文字會是首個切入點。教師可配合幼兒的興趣、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幼兒提供綜合式的語文學習經驗,從而發掘其文字在中華文化中的精神價值和內涵,例如:「上」和「下」就是指事字。

在中華文化學習範疇中,節日文化亦是一個十分吸引幼兒學習的主題。學校可通過故事與遊戲,讓幼兒認識一些傳統節日和民間傳說,如中秋「嫦娥奔月」的故事,其中與家人共同賞月、製作月餅和角色扮演可與幼兒一同感受節日氣氛。同時,多數學校亦會舉行猜燈謎和綵燈會等節日活動,若配合津貼來安排專業花燈技師到校紮燈籠,相信會更加相得益彰。讓學生藉由節日寓學習於遊戲,感受家庭團圓,珍惜彼此情懷。只要善用津貼就能使課程更靈活選用多元化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多討論、多思考,有助進一步深化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課程組織須環環相扣

傳統節日、文化和禮儀對學生、家庭、社會也有莫大的影響。傳統節日讓一群人因同一因由聚在一起,發揮了凝聚社會及家庭力量的功能。因此,學校在擬訂校本主題,宜設計及組織學習活動,幫助兒童持續探索、欣賞中國不同的傳統習俗,並建立孝悌的價值觀。同時,在不同主題中滲入認識中國文化元素,可按學習內容購買活動或遊戲所需的資源,例如:傳統樂器、玩意和華服等。目的是把中華文化和品德情意有機地連繫起來,使學生在環環相扣的課程組織下進行中華文化之旅。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培養學生文化思想、精神觀念,讓華夏文化得以承傳。其中,此津貼在相關學年完結前,所有參加計劃的幼稚園,須在學校網頁展示該學年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的設計及成果。讓業界透過互相分享及借鑒良好經驗,促進專業交流,並讓持份者了解兒童在校的學習概況。為業界營造專業交流氛圍,收業界的資訊共同推廣中華文化之效。期望汲取中華文化智慧及傳統價值的力量,培育學生成為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和美德。

温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