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著名作家、翻譯家劉紹銘2023年1月4日(周三)逝世,享年88歲。
筆者求學時期,得一本《名家散文選讀》( 第一卷 ) (A Collection of American Essays, Vol.1 ),作者皆為美國名人,例如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思想家愛默生、文學家歐文、小說家霍桑、哲學家梭羅等,一本小書可以遍閱名家作品,而且中英對照,因此讀得廢寢忘餐,手不釋卷,而且,從此記住了譯者夏濟安的名字,他是台大外文系教授,名學者夏志清教授的兄長,也是剛逝世的嶺南大學榮休教授劉紹銘教授的老師。
老師夏濟安 翻譯功力高
夏濟安先生的譯筆,功力之高,不妨從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正是美版「黃粱一夢」Rip Van Winkle的作者)散文〈西敏大寺〉(Westminster Abbey)節選一段:
時方晚秋,氣象肅穆,略帶憂鬱,早晨的陰影和黃昏的陰影,幾乎連接在一起,不可分別,歲將云暮,終日昏暗,我就在這麼一天,到西敏寺去散步了幾個鐘頭。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氣,和陰沉沉的季候正好調和;我跨進大門,覺得自己已經置身遠古,相忘於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On one of those sober and rather melancholy days, in the latter part of Autumn, when the shadows of morning and evening almost mingle together, and throw a gloom over the decline of the year, I passed several hours in rambling about Westminster Abbey. There was something congenial to the season in the mournful magnificence of the old pile; and, as I passed its threshold, seemed like stepping back into the regions of antiquity, and losing myself among the shades of former ages.
嚴復說過,「譯事三難,信、達、雅」。夏濟安先生的中譯如此渾然天成,令人佩服。這本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散文選讀》早已絕版,幸而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年在此書的基礎上,出版了《夏濟安譯美國經典散文》。今日,讀者仍可欣賞美國經典散文和夏濟安先生的譯筆,中大出版社可謂功不可沒,何況還有劉紹銘教授的鴻文〈琴瑟和諧的翻譯〉?
劉紹銘經歷 是求學傳奇
說回劉紹銘教授的早年故事,稱得上是一個沒有享受到父母福蔭的香港人求學傳奇。據劉教授在《吃馬鈴薯的日子》一書自述,他童年飄泊,第一份差事是在西環聖類斯中學附設的印刷所當童工;第二份是在的士公司做接線生;第三份工作是在上環荷里活道一家文具書店當文書兼夥計,還做過「黑市教師」。在香港的童工生涯,無阻劉紹銘求學的心志,不管自學還是自修,劉紹銘總是刻苦自勵。在那貧窮的年代,如劉紹銘般失學的少年不在少數,若不是無懼異樣的目光,不怕大器晚成,劉紹銘恐怕早已埋沒坊間,默默無聞了。
劉紹銘27歲才負笈台大外文系,認識了一班台大以至海外華人社會的精英,如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李歐梵等,當然還有恩師夏濟安先生,可惜夏濟安先生1965年2月23 日在美國三藩市猝逝,享年只有49歲。
劉紹銘後來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亦親炙於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的教益。他學有所成執教鞭,在美國、香港著譯甚豐,成為講座教授。劉紹銘教授退休後,積極推動夏濟安、夏志清著作的出版,上文提及的《夏濟安譯美國經典散文》即為其一。
劉紹銘教授相信,香港一定有不少與他童年經驗相似的孩子,希望他們看了《吃馬鈴薯的日子》後,也會像他當年的決心一樣:咬着牙,掙下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