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港產片的小春天──本土、家庭、奇案和鬼片

回顧今年,《明日戰記》是有標誌性的,但2022年,實質宣示着新港產片時代來臨的,或許是其他電影。

在進入後疫情的時代,壓彈弓壓了3年,一來就來個大反彈,大家報復式娛樂,一個周末可以3場音樂騷,盛況空前。用經濟的循環去比喻的話,香港音樂像股市,香港電影像樓市,後者滯後,於是到下半年,隨着防疫措施逐漸寬鬆,香港電影絕地反彈迎來遲了一點點的復甦。

港產片新時代的來臨

或許是《明日戰記》古天樂的金錢投入及情緒告急,令大家願以各種不同原因支持港產片。如今支持什麼,大家都需要原因。《明》是港片新時代的宣告,以誠意和金錢推砌的香港科幻片,說明自己地方自己救。這種製作及眼界當然是無人能及的高度。回顧今年,《明》是有標誌性的,但2022年,實質宣示着新港產片時代來臨的,或許是其他電影,我籠統地將其分作3類:

一、本土家庭類:《闔家辣》、《回歸》(袁和平,《七人樂隊》)、《阿媽有咗第二個》、《飯戲攻心》、《一路瞳行》、《過時·過節》、《窄路微塵》、《燈火闌珊》

二、香港奇案類:《被消失的凶案》、《神探大戰》、《正義迴廊》

三、鬼片:《冥婚》、《失衡凶間》、《猛鬼三寶》

另外還有一些愛情小品,除《緣路山旯旮》外,迴響不大,這裏不詳述。以上3類,特別想談談第一類大規模出現的緣由。這兩年不是困在家就是舉家移民,令香港人重新審視家庭關係。這種大氣氛之下,湧出大量以家庭為主題的電影,寫實之餘也具時代意義。至於奇案及鬼片類,是舊港產片的氣色,如今復活,希望是迎來港產片的另一牛市。

近年湧出大量以家庭為主題的電影。(《闔家辣》Facebook圖片)
近年湧出大量以家庭為主題的電影。(《闔家辣》Facebook圖片)

面向世界觀眾、海外華人

二、三類亦特別適合串流平台的話題主導風格。幾年前,串流平台剛興起時,自家製作不少作品,為吸引觀眾,各平台都急於推出能面向世界觀眾的電視電影。我曾寫過,《通靈少女》(台灣,2017)、《東方華爾街,2018》(香港)都是善用這類紮根本土、面向世界的題材。台灣的廟宇、香港的金融,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本土性,富特色且無可取代,雖是戲劇但亦提供到資訊,如以上兩例介紹宗教或社經文化,令其他國家的人可以獵奇的眼光去看。而在近3年裏,因為疫情原因,大家更抱擁串流平台。在未來的電影趨勢之中,一定會放這個考慮進去電影題材決策裏。

《緣路山旮旯》、《明日戰記》、《神探大戰》等等,都已被預告會放到不同的串流平台。而不要忘記,近年香港還有移民潮,這個觀眾群將為港產片開拓出一批新的觀眾。海外華人的本土意識從來不比本地人微弱,甚至會更趨強烈。本身少看港產片的人,去到外地,因為思鄕,會特意去戲院或串流平台上看香港電影,這令到網上的支持度及話題度,時期會比從前拉長,加上社交媒體的助長,讓電影話題滾存。情況如90年代的外地華僑,他們看港劇的比率很高,電視租賃在移民地的生意十分好。與流行文化連結,是其中一個維持與「家」聯繫的方法。

港產片有望找到接班人?

最後要提一提,是這些新電影勢力很多是來自新晉導演(保守計算去年至少有8個導演是首一、二部作品),而背後令他們的作品能成事的,是不同公私營比賽及計劃所資助、促成。港產片消沉多年,如今多了電影前輩(杜琪峰)、電影公司(mm2)、政府(CreateHK)等出力出錢,扶持新力量。但以競賽方法去選拔,作品們必然是立場鮮明,且傾向偏袒人文主義,這種故事會較突出。有一陣子,我覺得很多電影如香港電台出品,非常正直、勵志。但作品們都有差不多的味道。

電影從來不只是主題,還有風格,還有類型,還有邪牌,還有黑白不分,甚至完全無主旨的混沌,都可以成為好電影。希望這個小春天之後,繼續會走出獨一無二的港產片,香港電影再出如王家衛、杜琪峰的大師,成為新香港電影的風雲接班人。日本演員佐藤健曾說,日本娛樂界要感謝蜚聲國際的韓國為他們展示了可能性,而日本要找到只有日本才能實現的做法去發展劇和電影。這句話,放諸全球化、串流化的電影工業,皆是所有地方包括香港在內的新生存嘗試。

林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