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領隊的成功方程式

新書How to Win the World Cup近日出版。作為21世紀的工具書或手冊,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引用大數據。但當中仍有奇趣見聞,如不時把國家隊領隊與球會領隊作比較。

早前出差,到著名的書屋Waterstones裏遛達流連,在層層迴環的欄桿和千條萬緒的書種中,忍不住手就買下應景世界盃的新書How to Win the World Cup: Secrets and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Football’s Top Managers。滿懷期望的翻閱後,倒發覺大出版社都有飢不擇食的時候。為補空虛,以下遂為世盃的冠軍級領隊的工作和挑戰,加添少許只有港式口水能炮製的火光和浪花。

新書舊想奇聞

How一書如果作為訪問的大雜燴,其實也不過不失。它吸睛之處,是道出一個殘酷的現實,原來近百年世界盃史中,只有20人以領隊身份染指冠軍獎牌,而據該作者統計,在決賽周亮相的也不過350人左右。不過,應市書的封面有不少市場考慮,封面的冠軍教頭如英國人藍西(Alf Ramsey)、巴西人史哥拉利(Luiz Felipe Solari)、德國人路維(Joachim Low)、法國人狄甘斯(Dider Deschamps)等屬正常之選,可是,馬勒當拿作為球員有冠軍獎牌,但穿西裝時就沒有沾上邊;而修夫基(Gareth Southgate)也只算是四強教頭。所以,讀者也許有權向消委會或海關投訴,指包裝説明與產品內容不符。

作為21世紀的「怎樣……」類工具書或手冊,How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數字化,沒有以大數據說話,沒有計量和回歸,沒有程式和符號,沒有因變或自變量,只有口水,只有東拼西湊的訪問,只有觀感視角和19章一個接一個的疑似因果討論。

只以故事書看,倒也有可能翻到一些奇趣見聞。例如,書中不時有把國家隊領隊與球會領隊拿作比較。

當中以英超愛華頓前領隊、西班牙人馬天尼斯(Roberto Martinez)的例子較為完整。在受聘成為比利時國家隊領隊前,馬天尼斯當了3年愛華頓領隊,他在43歲的黃金之年,被愛華頓炒魷,但他不用望天打掛,反而機遇從天而降,被選上負責帶領整隊都是天才橫溢、有黃金一代之稱的比利時隊,殺入2018年的世界盃。

雖然在決賽周比利時「只」得第三,在16強賽差一點給日本淘汰、八強卻又技術性擊倒巴西、準決賽只1球見負後來的冠軍隊法國等,過程有如過山車。

同名但不同工

書中總結馬天尼斯的經驗是,當球會領隊,你是每天每周的向前看,在聯賽的循環之中,不斷為下一場或下一個訪問和會議作下一個計劃和部署,就算你今場輸了,那怕是在輸波的記者會上你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下一場波會怎麽辦。

與之相反,做國家隊領隊,你只有一段很短的時間與球員和工作人員同仇敵愾,衝刺過後,你就得和戰友各散東西。或問:你是怎樣準備下一場比賽的?答:透過倒後回望,翻看舊鏡頭,和「爬」舊數據。所以國家隊教頭的工作節奏是慢條斯理的,是重塑回構的,沒有很多對視、沒有身體語言和單對單的「男兒話」,更多是在靜態的思想博弈中冒出奇謀妙計,是在各自修練下爆出的審時度勢。

熟識本欄的讀者也許會預計到以下的補充分析:兩者的分野更重要是財政資源的強制性。作為英超任何一隊大球會的領隊,其實就是個「找錢搲銀」的募資人,領隊想保烏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買人,而且是全球化的去張羅,一方面地球村似乎有源源不絕的天才球(救)星等你挖掘,但另一方面,當你知道行家飛去西班牙某條小村莊投石問路時,你也會怕走寶,會想去湊熱閙!這樣下來,你一定要經常向老闆要錢,同大股東一齊去見基金。所以,你周末打草地戰,周中就要打貨幣戰。

可是國家隊教頭就沒有貨幣戰可以打,國家隊是威權性的資源分配的結果,是徵兵制下的産品,在一國的範圍內,沒有什麼資源和人力的限制,也沒有什麼空子可以鑽(球員在少年時或尚可「走線」,但領隊就少有空間騰挪)。

不管本身的國家和地區奉行的是哪一種經濟模式,一到世界盃,隊隊走的都是國企路線,人人吃的都是大鑊飯──由納稅人埋單。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