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香港中文大學的40年情緣

經過兩年多疫情的洗禮,中大校園再次煥發姿彩,祝願母校一甲子校慶再攀高峰。

香港中文大學明年慶祝創校一甲子,是香港高等教育一件大事。中大正在開展慶祝活動,遍布全球的校友正期待這個大日子。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過去60年中大砥礪奮進、務實前行,現已躍升為亞洲以至全球公認的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為了迎接這個重要里程碑,他表示中大會與持份者攜手並肩,探討如何在紥實根基上更上一層樓。

篳路藍縷的歲月

重溫中大早年的發展,可以用篳路藍縷來形容,新亞校歌「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艱苦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的歌詞,十分動人。70年代後期,青年刊物《突破》有一期以大學生活為主題,封面是中大校園,訪問了一些大學生談校園生活,令人嚮往。在殖民地時代,最早成立的香港大學行英式三年制,中大則採用美式四年制,究竟如何與中學銜接?歷史較悠久的英文中學會開辦英國A Level兩年制的預科課程,學生參加高級程度會考投考港大;一些中文中學及私立英中則開辦一年制的預科課程,學生參加高等程度會考投考中大,當年很多修讀港大預科的學生也會以自修生的身份考中大,三年考三個公開試,可能是香港獨有的現象。

1980年我參加香港中學會考,成績普通,不夠分數報讀兩年制港大預科課程,便轉戰中大預科,在一所私立英文中學升學。翌年我備戰高等程度會考之餘,又以自修生的身份再考一次中學會考。在中大入學試放榜日,由於我未能拿到五科合格的基本要求,即使有一優二良的成績,與中大無緣,打算投身社會。不久後中學會考放榜,我的成績足夠報讀港大預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所津貼中學升學。中六那年我又以自修生身份再考一次中大,終於拿到入場券,申請中文系。

記得1982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足中大,在中國文化研究所先考筆試,再參加面試,題目二選一,我選了宋詞與香港流行曲歌詞的比較,自覺在幾位教授面前發揮得不錯。第三部分是檢查學歷文件,接見我的是盧瑋鑾女士。後來收到中大通知不獲取錄,只好延續港大預科生涯,好好備戰。1983年我第五次參加公開考試,身經百戰,終於考獲優異成績,進港大沒有懸念。我用去年的中大入學試成績再申請中大中文系,獲得面試,當主考教授得悉我有必入港大的成績,問我會選擇中大還是港大,我沒有明確表態,表示要諮詢老師的意見,最終沒有獲中大取錄,三年都擦身而過。

逐步邁向綜合型大學

80年代初的中大,已經甚具規模,科系齊整,更剛成立醫學院,逐步邁向綜合型大學,銳意與港大競爭。1984年中大推出暫取生制度,搶了不少尖子。1986年我停學一年擔任港大學生會副會長,常有機會到中大學生會交流取經,很喜歡馬料水的優美景色及校園的人文氛圍。當年愛看金耀基教授的《大學的理念》,也有機會與負責學生事務的郭少棠教授交流,談大學生的理想,對中大念念不忘。1989年夏天我在美國東西岸跑了三個多月,拜訪十幾家大學,遇到不少中大校友,在不同領域都很有成就。60、70年代港大生是天之驕子,在政商學界都容易找到好工作,中大生則喜歡赴海外升學,去美國、日本名牌大學比較多,之後紛紛回母校任教,師資陣容不斷壯大。

1994年我再報讀中大,這次是申請兼讀的政治與行政學系哲學碩士課程,需要選讀足夠學分的課再加一篇論文才可以畢業。當時我在《信報》編中港台政治評論版,去中大上課之餘也可以採訪及約稿,一舉兩得。政治與行政學系網羅香港、台灣、內地及外國教授,陣容很強,香港老師有關信基、黃宏發、曹景鈞、馬樹人;來自台灣的有翁松燃、李南雄、廖光生;來自馬來西亞的有鄭赤琰;來自內地的有吳國光、王紹光等。我也在新聞及傳播學系選修來自台灣的李金銓教授的中國新聞史課,我的碩士論文題目是受到他的啟發。那五年的兼讀生涯我專訪過高錕校長伉儷、李國章校長、金耀基院長及多位老師,約了不少獨家稿件,提升了《信報》的文章質量。90年代中大在不同領域都有不少突破,一所剛踏入而立之年的年輕大學雄心勃勃,與港大的距離逐漸拉近。

踏入21世紀,我擔任《信報月刊》總編輯時做過兩次香港八家大學的評比,綜合各項指標,得出的結果是中大排名第一。當時港大對這個評比提出質疑,由於校長徐立之教授是中大畢業生,沒有出面回應。中大校長金耀基教授與副校長楊綱凱教授約我與同事廖美香到中大吃午飯,感謝我們對中大的肯定,很謙虛表示大學仍有很多進步空間。2004年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劉遵義教授接任校長,我2000年在史丹福擔任新聞學人時上過他講東亞經濟發展的課,離開前更約他做訪問。在他任內中大增加了多間書院,創立中大深圳分校,建樹不少,令中大有更大的發展。

2010年接任的沈祖堯校長要面對校園日益政治化的局面,他願意主動與學生對話溝通,在佔中期間與港大校長馬斐森親赴金鐘佔領現場慰問示威同學。在他任內中大慶祝五十周年,當晚在會展中心的熱鬧場面,仍歷歷在目。好景不常,之後香港的政治生態惡化,大學校園無一倖免,中大學生一直走在最前線。段崇智教授接任校長後,馬上要接受嚴峻考驗,2019年在校園發生的不幸事件我之前在本欄寫過,不贅。

經過兩年多疫情的洗禮,中大校園再次煥發姿彩,祝願母校一甲子校慶再攀高峰。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