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新政府上場,至今約兩個月,確實給人煥然一新、實事求是的感覺。舉些例子,土瓜灣有惡霸佔了後巷,更大興土木,當成自己的家一樣,擾攘了幾年都沒辦法,最後副司長領軍清拆,一天便把這問題解決了。困擾我們與外國通關的問題,最近新政府毅然推出「紅黃碼」,大大縮減回港隔離的日數,對香港經濟重建有莫大的好處。
這些事在以往的公務員規條下,變得舉步維艱,但見新政府肯想、肯試、肯解決問題,最後便給人貼地和實幹的感覺。那麼在教育界有什麼是應該新政府的新思維呢?我有以下的建議:
教育新嘗試
1. 既然融入大灣區是勢之所然,教育局是時候設立一個專職部門,專門處理兩地教育事宜,如解決跨境生的上學問題、舉辦兩地專業交流、協助兩地學校配對及互訪、舉辦兩地的活動和比賽等,與大灣區教育交流是刻不容緩的措施,如不趕快工作,兩地永遠只是各自為戰,效益大減。
2. 讓學生學會普通話也是重要的議題,方法是加強普通話教學,可以是重推普教中,也可以是加強課堂學習,我知道有些學校是沒有普通話課的,既然學習普通話是必須的,新思維下可先加強學習,要求學校每星期最少有一節普通話課。
3. 最近在移民潮和出生率不足下,令學生的數量大減,在此情況下,政府實應改變入境的政策,如容許外地學生簽證到港讀書、重啟雙非學童政策、安排跨境生於特別通道過關,凡此種種,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但窮則變,變則通,如只是說縮班殺校,最後還是幫不到學校,幫不到香港。
4. DSE愈來愈少人讀,而IB課程卻愈來愈受歡迎,究其原因,是IB課程有得揀自己想讀的科目,也可選較容易的程度,相對來說,DSE卻太僵化,只是理科生要考中文這一環,已打沉不少應考生,試看每年香港出產多少IB狀元,便可知兩者的差別,DSE不斷打擊學生的入大學機會,新政府如不加以改革,抱着「由它吧」的心態,最後受苦的仍是莘莘學子。
放寛STEM老師入行門檻
5. 最近教育局規定中學生在修讀公民及社會科時,必須要回內地交流,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要求,與其在港硬銷內地的繁榮先進,倒不如讓學生親身體驗,惟我建議配合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應該要老師在3年內回內地一次,可以是帶隊,可以是交流,因他們也需回內地了解多些,才能客觀地推動國民教育,讓學生認識國家。
6. 小學因缺乏STEM老師,在推動STEM教育時遇上不少困難,在此情況下,新政府可考慮放寛入行的門檻,或增加多些PGDE的學位,從而吸引商界的人材入學校,為教育界注入新血;另一方面,小學宜增加學科學的時數,可考慮將高年級的常識一分為二,只着重教科學和國史,這樣才配合社會的需求,為香港培育更多的人材。
疫情困擾了我們幾年,難得新政府能銳意改變,我們實應打破舊有的做法,引入新思維,解決多年來的老問題,除了教育,香港的鼠患問題、阻街、居住困難、青少年向上流等問題,都看似是不能解決的任務,但我們相信只要有心求變,問題總有日會解決的。我們教學生創意解難,希望新政府也要打破舊思想、打破以往的諸多限制,以新思維行事,為香港創造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