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應對

精準防疫主要是紓減,不是解決。解決還靠動態清零,防疫的手段日常化,讓市民與之並存,爭取動態清零或病毒馴化。我曾建議的深港通關,防疫與經濟民生一體化是大的變革,卻可使香港借深圳有更大的經濟民生迴旋空間。

香港在防疫政策方面處於兩難之境。

西方各國是躺平,主要是不顧老弱傷殘者的生命與健康。這是典型資本主義的心態,只計算成本。以美國為例,新冠疫情的作用是讓眾多的老人病逝,也使弱勢社群更易生病被淘汰,政府的醫療福利主要維護富人。

歐洲稍好,福利主義還保留不少,但也在美國價值與美國政府影響之下,社會民主主義正讓位於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和極右的民粹主義。歐美仍然每天病死者上千,政府無動於衷,也乾脆如美國不予記錄和向社會報告,直接把疫情掩蓋。中國內地與香港可以這樣做嗎?

香港躺平 後果比歐美嚴重

「動態清零」難免影響經濟與社會民生,特別是中國內地與香港這麼多年的大發展,依靠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防疫、動態清零的措施暫時阻隔全球化與市場一體化,必然會經濟收縮。內地疫情控制頗佳,對經濟民生打擊有限,內地的生產與出口還有增長;若不是上海出了問題,第二季度經濟不會這樣差。

但香港對全球化的依賴更深,本地經濟規模小,迴旋空間有限,打擊便十分巨大。以香港本來的自由港體制,若學歐美的躺平,病毒輸入發病的情況當會比歐美嚴重。南韓只是放寬,疫情便反覆,重病與病死者與歐美看齊,應以此為鑑。

香港沒有工業,單靠服務,服務依賴人員來往,防疫阻外來需求,也減內部來往,單靠本地人口不足以支撐經濟。而疫情未有平復跡象,還需嚴格防疫,怎樣可克服經濟下滑的劣勢呢?失業與收入下降,貧窮問題加重,都會形成惡性循環。

三大方法  支撐疫下經濟

精準防疫、精準通關是辦法,但作用有限,主要是紓減,不是解決。解決還靠動態清零,防疫的手段日常化,讓市民與之並存,爭取動態清零或病毒馴化。我曾建議的深港通關,防疫與經濟民生一體化是大的變革,卻可使香港借深圳有更大的經濟民生迴旋空間。

此外,港府可善用財政與儲備支撐疫情期內經濟。一是再發消費券萬元,另對長者幼童增發3000元,可增加消費投入和市場信心。二是加快各種基建工程,增設新工程,以基建投入來推動經濟,也借機加快落實城市的布局,為疫後發展布局。三是政府提供直接資助在香港推行全面新增教育、培訓,集中於對中國發展(包括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認識和開創各種英語以外語文的教育,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