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7月,忙得一頭煙。如果不是陸離在群組中傳來消息,我根本沒留意到《Proof求證》一劇,將於8月下旬公演。
《求證》是美國劇作家戴維‧奧本(David Auburn)的舞台作品,曾獲2001年普立玆戲劇獎(Pulitzer Prize)及百老匯東尼獎(Tony Award)最佳戲劇獎的得主,可謂來頭不少。
這齣舞台劇,2005年7月在香港公演,由香港話劇團和上海話劇中心聯合製作,分別有粵語和普通話版本。我第一次看《求證》,就是馮蔚衡、周志輝、彭杏英及潘燦良演的粵語版,早已很喜歡這個戲。
接着,綠光劇團於第6屆(2007年)華文戲劇節,來港演出此劇,令人印象難忘。飾演Catherine的姚坤君,演技非常出色。每看一次,我就更愛此劇。
除了舞台版本之外,這個作品在2005年,更被改編為電影Proof(《情來‧算盡愛》),由John Madden執導,Gwyneth Paltrow(桂莉芙·柏德露)、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鶴健士)及Jake Gyllenhaal(積·佳蘭賀)擔綱主演。不過,電影所拍出來的那種感覺,當然不能與舞台劇相提並論。
2014年,風車草劇團再演此劇,邵美君、陳淑儀、劉雅麗、梁祖堯演得投入,亦帶來新鮮感。此番由王菀之(Ivana)重新搬上舞台,與陳淑儀、吳鳳鳴和陳康合演,實在很矚目!
專訪王菀之的念頭,亦於此際冒起。感謝謝君豪,他透過陳淑儀,替我找到聯絡方法。
Ivana正忙於排戲,訪談時間很難安排,我們只能透過Zoom交談。有一段時間,未能在舞台見到她,在電腦螢屏上,她的樣子也沒改變,聲音仍有着小孩般的童音,眼睛一笑就彎彎的……
訪問王菀之,話題當然離不開音樂創作,還有她在表演藝術方面的心路歷程……
成長,快樂的小女孩
「我6歲開始學習鋼琴,自願的,練琴很勤力。除了練習老師所教的樂曲,也彈自己喜歡的……甚至彈父母的樂譜,到9歲時,已經考獲8級。」王菀之出身音樂世家,在古典音樂的氛圍中成長,父母是業餘歌唱家,家中經常播放音樂。
「人生第一次創作,應該在6、7歲……」學琴不到一年,她便嘗試創作自己的歌曲,第一首就是《快樂的小女孩》,「只有幾句,可惜已找不到當年的樂譜……」談起往事,她娓娓道來。
念書的時候,她已多次參加歌唱、鋼琴比賽,「我在學校非常active,做choir的伴奏,參加校際比賽……在舞台上表演,早已訓練有素。」故此,她從不害怕舞台。
小女孩逐漸成長,聽歌的領域亦逐漸拓寬了,古典音樂之外,她也聽西方的流行曲,如Carpenters、Beatles……經常在家中播放父母珍藏的黑膠唱片。「長大後,我會買自己喜歡的唱片回來欣賞,古今中外,什麼都聽。」她一直受到這些音樂的影響。
中學時代,她讀的是文科,另加生物科。畢業後,王菀之到加拿大升讀大學,選讀的卻是經濟,跟音樂完全無關。作出這個抉擇,背後也有一個故事。
「當時哥哥在美國讀Business,我們兩兄妹,一直好close。父母送我到加拿大溫哥華念書,主要因為當地有親友的照顧, Business School較難入讀,而Economics好似接近Business一點,於是我便選擇了它,期待將來可以到美國找哥哥,跟他一起工作。」其實,她一點也不了解經濟是什麼。
「我剛開始在大學上課,便不喜歡Economics,於是選修好多其他科目,如Poetry、Psychology、Philosophy……」她強調這是個錯誤的抉擇!
有一年暑假,王菀之回港做暑期工,在銀行的IT部門當雜務,工作比較清閒。「有一天,我坐在辦公室裏,抬頭望出窗外,看見是陰天,隨意拿起筆,音樂和歌詞一起湧出來……」結果,她寫成了《我真的受傷了》,其後,還創作了《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
有一位同事,偶然見到她寫歌,便問她是否喜歡音樂,然後大家相約,跟一班同事去唱卡啦OK……她唱得不錯,於是這位同事便介紹她到伍仲衡的Studio錄歌。
「第一次踏入錄音室,戴上耳機,聽到自己的歌聲,好立體、好清晰,也好震撼!」伍仲衡一聽之下,驚為天人,感到好訝異,立即請她為他寫的歌錄Demo……
她極快愛上在錄音室的時間,「我好enjoy錄音,又可以唱新的歌,其實好開心」。
回加之前,Ivana也請伍仲衡為她創作的兩首歌,錄Demo留念。
創作,踏上成功之路
帶着愉快的回憶,王菀之飛回加拿大,重返UBC的校園。料不到,這個暑假,成了她一生的轉捩點。
話說有一天,伍仲衡致電給她,問:「你有沒有興趣參加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
「那時,我其實不知道CASH是什麼,而且只寫了兩首歌,流行曲創作大賽對我來說,是遙不可及之事,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她推辭了。雖然伍仲衡繼續游說,她也不為所動。
伍仲衡真的是她的伯樂,他為她報名、交報名費,並且附上歌曲的Demo。結果,她的作品入選了,進入總決賽。接着,Ivana收到CASH的電話,問她會否回港自行演繹自己的作品。
為了飛回香港參賽,她還要向大學申請提早考試……教授要多擬一份卷,讓她先考試。如此這般,2000年,王菀之憑着《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獲得第12屆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冠軍,作品由她包辦作曲、作詞及演繹。奪得冠軍後,不少唱片公司找她。
「我覺得還未ready,可能是信心不足。」她放棄簽約,選擇返回加拿大繼續讀書。
不過,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在大學以外,我報讀了幾個音樂課程,包括編曲、學習用電腦software做音樂、錄音室運作,同時學習打鼓和吹長笛……《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出版CD,也是我的老師編曲的。」她積極裝備自己,為個人在音樂方面的發展而鋪路。
鍾景輝先生曾說過:「喜歡一樣藝術,一定要懂得比人多,打穩自己的基礎,作好準備,否則機會來了,也難以掌握。」Ivana亦深明此理,逐步朝目標邁進。
幾年後,她決定回港從事音樂幕後工作。伍仲衡時為環球的音樂監製,介紹她入行,最初簽約為”Writer”,負責創作歌曲。可是,公司老闆Tony很欣賞她唱功,於是她由幕後轉向台前,搖身一變,成為”Singer-Song Writer “,公司為她出版Mini-album(迷你專輯)。
她的歌曲清新動聽,市場反應相當好。2005年推出的《Ivana》和《I Love My Name》大受歡迎。從此,Ivana成為「唱作女歌手」,她的聲線更被譽為「被天使親吻過的聲音」。
「我信心大增,好enjoy寫歌,開始懂得享受音樂的世界……日又寫,夜又寫,沉醉於創作的天地。」創作,成為她生活中的大部分,不可或缺。
這些年,Ivana寫出過不少大熱歌曲,是各大音樂頒獎禮的唱作、歌曲、歌手獎常客,曾兩度在紅館開演唱會,一直以來,在樂壇的發展,成績非常亮麗。
在這間公司,她認識了張敬軒,「大家一齊出活動,做宣傳……」彼此合作無間,成為觀眾心目中的Partner!
*CASH:Composers and Authors Society of Hong Kong(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蛻變,緣來自舞台劇
當創作歌手之餘,王菀之開始參與舞台劇的演出。2010年,在W創作社的音樂劇《Octave柯迪夫》中,王菀之與張敬軒、梁祖堯等合作,她飾演毒舌護士,並與黃偉文同為此劇創作5首樂曲,包括與張敬軒合唱的音樂劇主題曲《高八度》,以及《開籠雀》、《小團圓》等。
自此之後,她愛上舞台劇,「這次與小龍(黃智龍)合作後,風車草的幾個戲,也預我一份,例如2011年的I Love You Because,還有2013、2015、2017年的《小人國》系列4、5、6……」她決心要繼續演好舞台劇。
「我好enjoy演舞台劇,從排練開始,到正式演出,與一班演員朝夕相對,彼此相處的時間充滿歡樂……我好似進入另一個角色的生活。戲演完了,曲終人散後,我會好期待下次的演出。」舞台劇的演出,讓她得到蛻變,再踏足舞台,感覺已經不一樣。
「舞台劇令我認識Space,劇劇訓練,探索的就是『自身與Space』的關係,點滴的積累,讓我再站在舞台上唱歌時,空間感完全不同。享受演出之外,我非常也珍惜舞台劇的訓練,令我學到更多新的東西。」Ivana坦言,不斷的磨練,她的演技亦得以提升。
2019年的音樂劇First Date,曾在西雅圖、紐約、墨爾本、東京等地公演,廣受音樂劇迷愛戴。對她來說,將一齣著名的百老匯愛情音樂喜劇搬上舞台,又是一個嶄新的嘗試。
她很想跟偶像吳鎮宇合作,但這位影帝表示,參演音樂劇是他的心願,於是她找來First Date,彼此一說即合。
「劇本的版權購自外國,我自行翻譯,同時擔任監製和演員。」Ivana表示,確定劇目後,整個人輕飄飄的,整件事情仿如做夢,導演是陳曙曦,歌詞由王祖藍改編為中文,參與演出的還有有知名演員袁富華、余迪偉、鄧智堅、吳鳳鳴和張月盈。
「整個團隊很專業,大家都團結一致,想做好這個Show,好有Team Spirit!」這個班底可說是夢幻組合,她對此劇亦全情投入。
「我第一次處理如此大型的製作,還要面對複雜的客觀環境……真的學會了好多,也帶來莫大的滿足感。」這次兼任監製,逼使她迅速地成長。
機緣,全是「神的安排」
王菀之演出幾齣舞台劇之後,開始有機會接觸其他的演藝工作。
2013年,她破格演出,替TVB拍攝劇集《老表,你好嘢!》,走入「公仔箱」,外界反應甚大,認為她在螢幕上的表現,與其原有的形象格格不入。Ivana亦曾在訪問中,道出內心的掙扎,她考慮了4個月,甚至走進片場時,也戰戰兢兢。
隨後,「我接到吳君如的電話,邀請我拍電影,因為太興奮,我當下毫不猶疑,立即說『好』!」一口答應後,她才問對方演什麼角色。
「君如找我演《金雞SSS》中搔首弄姿的妓女,我最初接到一頁劇本,只拍攝一天而已……但我從未演過電影,所以好驚,於是跑去找邵美君,向她求救。」她僅有一天準備的時間,邵老師只好授以幾個錦囊,讓她應急。
「第一場拍攝的戲,就在海灘,有不少演員,我的對手原來是風車草的Ah Dee(湯駿業),我直情好開心,而且即刻放心……全靠他帶我入戲。」拍完第一天,導演鄒凱光和吳君如都感到好滿意,於是為她加戲份,結果拍了16天。
這齣賀歲電影於2014年上映,Ivana有天生的喜劇感,演活阿金旗下的妓女吳璐,大受讚賞。她亦憑此角色,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兩個獎項,以及香港電影導演會的最佳新演員獎、第1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最受矚目表現獎。
「這是難得的經驗,我在實踐中學習,獲益良多,既增長了知識,找我拍電影的導演也增多了。」幾年後,在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2017)中,她演「阿四」一角。
這齣電影,說的是香港游擊隊抗日的故事,編劇是何冀平,「與名導演合作,我最初也感到好緊張,但我很幸運,對手是Deanie姐(葉德嫻),大部份的戲與她同場演出。我跟她『有傾有講』,很快就有一家人的感覺,可迅速投入角色。」
機會接踵而來,讓她得到不同的嘗試和體驗,她說:「自己的安排,只限於自己認識的;自己想做的,做不到,也是有原因的。我遇上的機緣,都是『神的安排』!」Ivana一家子都是基督徒,她自小便上教堂、返教會,也常常做詩班的鋼琴伴奏。
《金雞SSS》之後,除了至愛的音樂,她朝着不同的方向,多線發展。
「如果可以,我希望每年都做舞台劇。」她願望成真,2015年演《小人國5》,然後是《騷眉勿擾》、《小人國6》、《等死研究所》……連串的演出,為她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夢想,在藝術中展現
近年,王菀之開始啟動自己的Art Project。
她表示,「以前,我好enjoy being the audience of Arts;現在,我會積極去做個Artist,這是我的夢想!」
「十多年來,我曾作出不少的嘗試;現階段,我清晰地知道,我的夢想就是藝術創作,我的藝術,就是Performance加Music……」
她平日去旅行,花很多時間去看藝術展覽,「例如到日本旅覽,一星期有6天看展覽,欣賞藝術作品,可以inspire到自己,從中得到啟發,過程中有學習,也可逐步增強自信心,相信有能力做Art Work,亦值得展覽出來,跟大家分享。」
最近幾年,Ivana踏上藝術創作之路,衍生了很多意念,創造自己的作品,「對我來說,這些藝術作品,核心都是Music。」她舉辦的裝置藝術展,本質都是Music,全由音樂帶動。
「我喜歡Music,也喜歡Poetry,我用這些element開展個人的藝術之旅,跟大家分享。」她強調,「無論是策展,還是在舞台上做監製,也有相通之處,一路走來,我都好努力。」
她正在做的一個Art Project “The Missing Something”,大方向是探討──「人生在某些情況下,失去的是什麼。」這個Project分不同的Chapters,每一章道出不同的Missing……
2021年3月舉辦的展覽《The Pink Room Experience 體驗藝術展覽》是第一章,與新歌The Pink Room同名,主題是「消失的同理心」,探討標籤文化。接着,是12月開始展出的第二章《The Singing Canvases會唱歌的畫布》。
第三章《The Missing frame消失的一格》,「在記憶中,人很容易忘掉一些『格數』,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應該珍惜的。例如在旅途中,kindness from a stranger,展覽就從這裏開始……」這個展覽,計劃於2022年的12月舉行,為時5個星期。
《求證》,帶來不少衝撃
今年的8月下旬至9月初,王菀之將《Proof求證》搬上演藝學院的舞台,擔任演員、監製及劇本翻譯。
談到《Proof求證》,她坦言,「最早接觸的是電影Proof(《情來‧算盡愛》),我是Gwyneth Paltrow(桂莉芙·柏德露)的忠實粉絲,看完電影之後,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印象好深刻。」然後,2014年,她看了風車草劇團演的舞台劇Proof,「台上演出的,都是朋友、前輩,印象更難忘。」
「在新劇籌備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的,不是劇本,是陳淑儀的檔期。跟他一起演舞台劇,是我的夢想,雖然以前也曾合作,如《騷眉勿擾》,他是導演。第二個要確定的,是導演司徒慧焯,大家『夾出』的檔期,就是這個時段,一年前已確定了。接着,才開始選劇本。」
陳淑儀曾提議《不期而遇的男人》(The Unexpected Man),全劇交流對白不多,主要為個人內心戲的演繹。「我看過劇本,也好喜歡。其後,我的腦海,卻湧出Proof……我問兩位老師,有無機會演到?」
「我想選擇一個和以前不同的劇種,所以選了這齣正劇,也很想飾演劇中的女主角。全劇只有4個演員,包括女主角Catherine、父親Robert、姊姊Claire,以及Robert的前研究生Hal,透過簡單的對白,交代這4個人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你以為是無條件的愛、信任、包容、體諒、欣賞,原來可以不存在。女主角冷冷的外表之下,隱藏着很多的難過與委屈,她作出的選擇,在外人的眼中,可能很傻,也很浪費,但對她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的,沒有第二個選擇,剖析這個女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很多的層次……」Catherine的戲,確是很難演,對Ivana來說,應該是個考驗。
確定劇本後,她才找其他演員,「吳鳳鳴在First Date中,曾演過我的姐姐,我很懷念大家做兩姊妹的那段日子……」
Ivana直言不諱,「我對翻譯很有興趣,喜歡親自將英文劇本翻譯成廣東話。那段時間很忙,翻譯對我來說,反而是休息,好像追看小說。幾位演員都是我邀請的,已合作過,翻譯時,有很多想像空間,腦中響起他們唸對白的聲音,我可將語氣寫進台詞中……」她花了兩星期翻譯,幾乎日以繼夜,非常投入,譯出3萬多字,譯至不願停下來。
頓了一頓,她繼續說:「我們已圍讀了幾次,邊讀邊修改,演員對於角色,有自己的演繹和看法,也會影響語氣。劇本已完成第三稿,今天開始排戲。」
「司徒慧焯導演要求我們,要背熟整個劇本的對白,才開始排練。我有一個問題,未排戲,無動作,無台位,如何記對白……四個演員中,我最擔心自己。」她笑着說,眼睛彎彎的。
她的疑惑,倒令我想起濱口龍介執導編劇的Drive My Car(2021),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戲中的舞台劇導演家福悠介(西島秀俊飾演),對片中排練Uncle Vanya(《凡尼亞舅舅》)的演員,也有類似要求,他們經常圍坐在會議室中,不帶情緒、不做任何表情地唸出台詞。據說這就是「濱口導演法」,演員三浦透子也說過「讀劇本到一個階段後,已重覆無數次的工作竟讓人感到安心。導演筆下的台詞精確掌握人性,有股力量自然地引發演員的豐沛情感。」我想,司徒導演對演員的要求,自有其理據。
「導演還要我們交一份功課,就是劇中4個角色心中的Prime number(質數)究竟是什麼?我在翻譯劇本的過程中,感到最深刻的,是4個如此close的人,3個是家人,一個是父親的學生,他們心中追求的Prime number,原來並不一樣,價值觀也不同,我覺得有點可惜。」也許,這就是劇本美麗之處。
一切,都是個人選擇
「若需要證明,愛算什麼?」是《Proof求證》一劇的主題。
現實生活中的Ivana,與Eric So(蘇卓航)已結婚6年多了,說起他,她瞇起彎彎的眼睛說:「我的另一半,給予我的靈感和創作勇氣,超乎想像的多。」
「他是個Artist,一個非常勤力、好專注的設計師。我很喜歡看着他工作,那種專注很charming,他可以完全不受任何東西影響,所以他的作品才會那麼漂亮……」
她由衷地說:「他是我的學習對象,在他的身上,有好多東西可以學習。當我好confused,好lost之時,他是我的guidance,也是我的力量。」難得兩人同樣熱愛藝術創作。
從小到大,王菀之和父母的感情很好,今年6月,她為父母籌辦5場《天使聲樂團古典音樂會》,身兼投資、主辦、創作總監、監製、鋼琴伴奏及音樂總監6職,替爸爸媽媽、他們的唱歌朋友,以及自己一償素願。
在Zoom線上,我們從她小時候創作的第一首歌曲聊起,談了個多小時……
在演藝的道路上,她曾作出多方嘗試,也曾困惑、迷失,可是,今時今日的王菀之,已不再感到迷惘,她努力學習運用不同的媒介,分享自己的意念和想法。
她期望,「可以自己選擇不同Expression,去share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Art Form,去share自己的創作、自己的理念、自己的Message。」
一切都是選擇,正如她挑選了這齣舞台劇。
期待Ivana演出Catherine,也期待舞台上的《Proof求證》!
《Proof求證》公演詳情:https://www.klook.com/zh-HK/event-detail/101006739-2022-proof/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