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亮」(liŋ33)、「爉爉亮/鑞鑞亮」(lap3 lap3 liŋ33)、「閃閃亮」(sim35 sim35 liŋ33)等表達發亮的意思的詞語(lap3音同「立」的下陰入第八聲,liŋ33音同「零」的陰去第三聲)。當中的lap3和liŋ33該怎麼寫呢?
是令不是爉?
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有「爉爉令」條,又有「令」條(「令」字所標讀音,若以筆者慣用的標音法轉寫,即liŋ33),後者云︰
(非照明之物)發亮︰皮鞋擦得好令|令爉爉|銅煲擦到閃閃令亮光光的 ║ 本讀陽去,此處變讀陰去。
而該書「爉」條云︰
火燎……《集韻》盍韻力盍切︰『火貌。』
關於lap3的本字,詳下文,現在先論liŋ33的本字。
若說「令」讀陰去而解作「亮」,則筆者未見有古文獻可以作佐證,實則「lap3 lap3 liŋ33」的「liŋ33」當以「亮」為本字。筆者何以有此說?請讀者耐心細閱下文。
上古時代 二韻相通
「兄」在上古與「彊」、「良」為韻。《詩‧鄘風‧鶉之奔奔》中寫道:「鶉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而「慶」又與「疆」為韻,見《詩‧小雅‧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而今日「兄」粵音是hiŋ55;「慶」粵音是hiŋ33;而「疆」粵音是gœŋ55;「良」粵音lœŋ11。由此可見,簡單地說,至少一部分粵語今日讀œŋ韻的字/詞,與部分讀iŋ韻的字/詞,原來是來自上古同一個韻部的(四個字均在「陽部」)。也就是說,有些讀œŋ的字/詞其實可能也可以讀iŋ的。
於是讀lœŋ22的「亮」(其上古音亦在「陽部」),其實可能讀liŋ22,音同「令」,而liŋ22轉讀liŋ33(陽去第六聲轉讀陰去第三聲)又是不出奇的。
如「嗜」(《廣韻》‧至韻‧常利切)本當讀si22,音同「事」,今有si22、si33(音同「弒」)兩讀。又如「哄」(《廣韻》‧送韻‧胡貢切)。本當讀huŋ22,今既可讀huŋ22,又可讀huŋ33。再如「道」,本來只讀dou22,音同「度」,但在「知道」一詞中卻讀成dou33,音同「到」。
這些都是陽去可轉讀陰去的例子。因此筆者推斷「lap3 lap3 liŋ33」的「liŋ33」的本字是「亮」。
粵人幽默的說法
我們形容表面發光的物體,就會說它很liŋ33,也就是說它很亮。「對鞋擦到liŋ33晒」就是「那雙鞋子刷得發亮」。「畀人爽到爉爉亮」就是「被罵得狗血淋頭」。(「爽」音saŋ35,音同「省略」的「省」,義為「罵」。關於「爽」與下面提到的「磢」,請參考拙著《粵語古趣談正續編合訂本》「爽」條。)
本來「被罵」,不可能與「發亮」有關,但是由於「爽」與「磢」(義為「磨洗」、「磨擦」)同音,被「爽」就令人聯想到被「磢」,而我們之所以要「磢」一些器皿、用具(如浴缸、瓷磚等),目的就是要讓它再次發亮,所以粵人就有此幽默的說法。
總之,「閃閃liŋ33」與「爉爉liŋ33」的「liŋ33」,都當以「亮」為本字。
是爉也是鑞
至於白氏以「lap3」之本字為「爉」此論,筆者認為是可備一說的。「爉」不但可讀lap3,而且,若說某物之亮如火貌之「爉」(《集韻》‧盍韻‧力盍切「爉」︰「火皃。」),於是有「爉爉亮」一語,這樣是說得通的。不過,「lap3」實在也可以以「鑞」為本字。
「鑞」是錫和鉛的合金。西漢 史游《急就篇》「鍛鑄鉛錫鐙錠鐎」一句;唐 顏師古《注》云︰「錫一名鈏,在銀鉛之間,即今白鑞也。」又《廣韻》‧盍韻‧盧盍切「鑞」︰「錫鑞。」
可見一來「鑞」可以讀作lap3,二來因為它是「錫」一類的發銀光之物質,「銀樣鑞槍頭」這句俗語正發映出「鑞」有「銀光」這一事實。所以說某物之「亮」,如發銀光的「鑞」,於是有「鑞鑞亮」一語,這同樣是說得通的。
總之,粵語義為「閃閃發亮」的「lap3 lap3 liŋ33」,可以寫作「爉爉亮」,也可以寫作「鑞鑞亮」;而「閃閃liŋ33」就自然當作「閃閃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