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冠疫情下,被逼停頓了一年的全球最重要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香港展會,周三重臨灣仔會展中心,展會為期5日,周五晚正式向公眾開放至本周日,共104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參展。
筆者受邀參加首日的特邀嘉賓優先場,便匆匆寫下浮光掠影的感受,讓讀者能快人一步彷彿親臨現場,感受此重開的藝術盛會。
線上和線下
如預期之中,第一印象就是規模小了。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展會,這次展會的規模縮水一半有多。從2019年的242家參展畫廊縮減到104家;畫廊來自的國家和地區從35個下降到23個。 展會從18-19年的樓上樓下兩廳,重新回到一個廳的格局。然而現場所見,800多件不同風格的藝術品,衣香鬢影之間,依舊是”To see and to be seen”的打卡最佳場所。
同時,展會第一次推出了同步線上模式,可以通過官方網站(https://www.artbasel.com/ovr)和《巴塞爾藝術展》APP在雲端觀賞。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生活方式,雖然觀看藝術品需要一種空間感和現場感,線上看展卻可能是各國隔離政策下,一個無奈卻最佳的選擇,至少讓無法來到香港或是香港本地無法親臨現場的藝術粉絲,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巴塞爾官方同時也推出了每日直播,大概是想藉此吸引一批比較年輕,並喜歡影片多過文字的新一代粉絲和買家。
另外,很多畫廊也已自覺地在作品介紹文字旁邊都加上了二維碼,讓觀眾可以掃碼連到網站自行進一步探索。還有些前衛的藝術家,乾脆讓掃碼這個環節成為藝術展示的一部分。觀眾年齡層愈來愈年輕化趨勢之下,好玩的話題藝術品在今後的展會中大概會愈來愈多。
衛星展位
這次展會另一大特點,就是有56間未能親自來港的畫廊在場内設置了展位,但駐場的工作人員由巴塞爾提供,他們和觀眾只做最基本的溝通,對展位上的藝術品只有粗略的了解。如有興趣的買家, 他們一般請對方留下名字和郵件,或建議掃描Whatsapp或微信二維碼,直接聯繫畫廊。
這一類的衛星展位今年佔了總參展畫廊的一半有多,因此場内可明顯看到有畫廊工作人員介紹的展位人頭湧湧,這些展位則幾乎呈現「水靜鵝飛」的現象,形成有趣對比。欣賞藝術品,需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動機和手法,沒有現場的互動實在是預料中的大打折扣。這種衛星展位的方式的總體效果究竟如何,可能要經過公眾場開放之後和展會結束後期反饋跟蹤才會知道結果。
畫廊的策略
因為是嘉賓優先場,場中朋友不少,有藏家有藝術圈中人。場内拿得下當眼靚位或是較大位置的,以香港本地畫廊和海外畫廊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的為主。 這些畫廊平時就與藏家買家有緊密的聯繫,而且藝術品本身就在香港本地,因此展品多,人流也比較旺。有些畫廊更藉此展會將之前已和買家談得七七八八的交易,在展會上完成交易,旺丁又旺財。
至於海外參展方面,場内也依然有一些海外的著名畫廊,在香港尚未有分支機構,但依然由亞洲市場的工作人員主導來參展,比如來自法國的卡邁勒梅隆赫畫廊(Kamel Mennour),他們在巴黎和倫敦有好幾家畫廊,已參加了香港展會好幾年。19年更定下計劃籌辦香港空間,結果卻因去年的疫情打亂所有步驟,只好改在去年(2020)年底,繼續在巴黎開了第4個空間。
筆者和畫廊的亞洲總監王貝莉小姐的一席談話,大概反映了一部分海外畫廊的參展想法和策略。
問:相較已中斷兩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你們覺得今次符合預期嗎? 有何展望?
王:今年的《巴塞爾》香港展場基本和我們的預期差不多。我們本來就知道今年大陸的藏家來不了,主要是香港本地的客戶。我們看到香港藏家的參與度還是蠻高的,今天我就已經在展位上, 看到了香港幾乎所有重要的好的藏家和一些名人,所以基本還是符合預期的。
問:你們畫廊的策略會因為今年的情況而調整嗎?
答:在策略上,往年我們一定會要超過100平方米的大展位,我們可能會推介一些比較年輕的和正在上升期的藝術家。我們畫廊有很好的年輕藝術家,比如Camille Henrot、Alicja Kwade,還有一些非常棒的中生代藝術家。 但是今年我們擔心疫情,因此只拿了45平方米的小型展位,不能帶太大件的作品。我們因此集中在了畫廊代理的三位大師,包括趙無極、李禹煥和Anish Kapoor,主要帶來小型作品。這些作品小而精,作品雖小,但都是大師的精品,這大概是我們畫廊和往年完全不同的策略。
精彩藝術品一瞥
是次展會由於海外畫廊不能實體成行,藝術品方面當然是遜色不少,現場也少了往年那些話題性十足的超巨型裝置藝術。然而,值得欣賞的藝術品還是不少,正當紅的當代藝術家或冉冉升起的新星佔了展會的主流。
入口正對,南非女藝術家Zanele Muholi的作品Khuthala撲面而來。Muholi主要從事攝影,她的作品專注於表現種族和性別,充滿震撼力。
展廳正中展出美國出生、香港成長的藝術家陸浩明大型作品《產物、殘物》,藝術家利用被廢棄的材料創作,通過藝術思考人類與自然關係。此作品描繪充滿人類污染的虛構景觀。
由Ben Brown Fine Arts畫廊帶來的古巴裔美籍畫家José Parlá的作品,藝術家癡迷於表現有記憶的墻體, 在近些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展會中受到熱捧。據畫廊透露,藝術家近日感染新冠病毒,希望他快快康復吧。
擅長創新的韓國當代藝術依然是藏家的一大熱點,旅居法國的當代抽象藝術代表李裴(Lee Bae)的木炭藝術品,被譽為「繪畫雕塑」。
Massimo De Carlo畫廊帶來不少當紅當代藝術家作品,包括2019年《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展會中一「蕉」成名的意大利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的這幅最新作品:《Night》。這位藝術家算是當代藝術界的「無厘頭」。他2019年的作品《丑角》,用膠帶將香蕉黏在墻上,購買此作品的買家,定期需要更換香蕉,被批評是最不知所謂的藝術品,在展會期間因香蕉被另一位行為藝術家當場吃掉而聲名大噪,作品最終仍以12萬美金高價賣出。
疫情下的藝術中如何能缺了口罩?Rossi&Rossi畫廊旗下的藏族畫家Nortse的《白口罩》非常應景,希望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戴口罩的日子快點過去吧!
展會和疫情
總結來説,《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1線下重啟,絕對是香港藝術領域正在逐漸恢復正常運作的風向標。它不僅帶動了Art Central跟隨重開,並從以往的中環新海濱同樣移師灣仔會展。也讓佳士得拍賣亦步亦趨,春季拍賣預展同時同在會展登場。看來《巴塞爾》香港展會已成為藝術市場按下重啟鍵的強勁推動力,不管這次展會最後成交額能達到多少,僅從它帶來的正面效應來説,它已經是成功的。
然而,面對莫測的疫情,展會是否安全,卻都還是難説。即使《巴塞爾》香港推出了最嚴格的社交隔離規定,包括必須用「安行出行」等等。公眾場周五晚正式開放後,到時候更多人流湧現,病毒是否又伺機偷襲,沒有人能預知結局。
從會展的安排角度,其實不應該將Art Central、佳士得拍賣預展和《巴塞爾》香港的展會時間重叠。雖然三個展會同場肯定產生了良好的協同效應,但參觀人流在幾個展會間流動,使得風險成倍地增加。在此,筆者只能祝大家好運,戴好口罩,見到好友不要有太親密的接觸。然後,放鬆心情, 好好欣賞這些藝術品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