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兩地政府在2007年開通的西部通道深圳灣口岸首次採用「一地兩檢」安排,至今已實施接近14年,運作一直相當暢順。到2018年,廣深港高速鐵路的香港西九龍站亦落實「一地兩檢」,當年反對派提出的種種抹黑和陰謀論,聲稱內地人員會藉此越境執法,「拉人返大陸」,結果證實全屬危言聳聽,謠言止於智者,謊言止於事實。
因應「一地兩檢」安排所帶來的效益,筆者早前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提案,建議內地當局研究在更多深港陸路口岸實施「一地兩檢」,以提高通關能力及效率,便利兩地旅客及車輛往來,推動深港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優化格局、推動深港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以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目標。
特區政府其後在施政報告宣布,兩地政府會藉着重建深圳皇崗口岸設施,在皇崗/落馬洲口岸亦改行「一地兩檢」安排,並會由深圳市全數支付相關建造工程費用。對此筆者當然全力支持,並感謝中央人民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的支持配合。
「一地兩檢」便利通關 同時利於土地資源運用
「一地兩檢」安排除了可以便利旅客往來、縮短通關時間,另一好處是能更有效地運用土地資源。今次皇崗口岸落實「一地兩檢」,便可望釋放超過20公頃的原落馬洲管制站用地作其他用途。
20公頃用地,對內地而言並不算多,但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就相當重要。有關消息公布後,有人提議將該等用地撥歸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與鄰近興建中的落馬洲河套區創科園一同發展;有人建議用作發展旅遊、購物等設施,為兩地地稍後恢復通關、大批內地旅客重臨做好準備;亦有人建議將用地改作住宅發展,專供將來在創科園工作及其他需要經常往返內地的市民居住,以紓緩香港的房屋短缺問題。
其實不論哪一個方案,大家都是希望能夠善用、盡用有關土地,協助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發展。發展局已承諾就該20公頃土地的未來規劃用途進行研究,筆者希望相關研究可盡快展開、盡早完成,切勿等到口岸設施完成搬遷、原有旅檢大樓完成清拆,曬幾年太陽,然後才慢慢構思如何發展。香港過去已有不少類似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浪費了珍貴的土地資源和發展機會的例子。
香港應利用全新口岸帶動地區經濟
其中一個例子是蓮塘/香園圍口岸,該口岸並非實施「一地兩檢」,而是由兩地政府各自興建自己的口岸設施,以傳統的兩地兩檢安排通關。不同的是,深圳方面一早已做好規劃和發展,有完善的交通網絡配套,香港方面就真的只得口岸設施,未有好好善用這個全新口岸來帶動地區經濟。
當疫情消退,加上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過關更為方便快捷,旅客與貨運量隨時會大增,屆時香港落馬洲的道路、鐵路是否足以應付?同時連接羅湖與落馬洲口岸的東鐵上水站會否被迫爆?有人提議在新界東增建多一條鐵路或公路連接落馬洲和市區,以配合深圳的東西分流發展,同時紓緩現時的東鐵擠迫問題,政府有否認真研究、及早規劃,並因應需要而盡早實施呢?
筆者早前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要求政府交代近年陸續獲釋放的2400多公頃原禁區用地的最新情況。結果不出所料,只有600多公頃、即約四分一原禁區用地已有指定發展用途,有超過1000公頃為錄化帶,相當於50個落馬洲管制站用地,令人質疑有關土地是否得以善用,特區政府是否做了「土地大嘥鬼」?
綠化帶實際保育價值不高
所謂的綠化帶(Green Belt),並非指那些具特殊生態價值的地區,該等用地會劃作受到法例保護的自然保育區。綠化帶也有別於農地或魚塘,相關用地亦已劃作農業用途。根據政府回覆,絕大部分綠化帶其實都是林地、灌叢與草地,估嶯可能因為長期無人理會或使用,經過長年累月、雜草叢生,自然地變成一片綠色,但其實際保育價值往往不高。
如果香港有充裕的土地及房屋供應,有多一點荒林野草用地,供昆蟲雀鳥、野豬野牛生活也不成問題,問題是香港的土地房屋短缺極為嚴重,輪候公屋時間愈拖愈長,大量基層市民被迫捱貴租、住劏房,甚至要瞓公園、瞓麥當勞,私樓價格和租金愈升愈高,許多青年人以至中產市民都難以上車。連國家領導人亦三令五申要香港解決住房問題,是否還有急切性保留這麼多綠化帶用來養草養蚊呢?
大家上網翻看40年前的邊境照片,當年深圳也有大量山林及農田,現在大部分已用作發展,興建了不少高樓大廈,反觀香港邊境仍是一片荒涼,甚少發展。
望「一地兩檢」為契機 善用土地資源
筆者早前批評河套區創科園造價偏高,原因之一為高度限制,要挖深地底以爭取更多發展空間。有關高度限制乃源自環評,而有關環評結果乃源自附近有不少綠化帶與保育區,這某程度其實是「雞同雞蛋」的問題:因為有大量綠化帶而不能發展,因為不作發展而產生了更多綠化帶。
政府強調近年已陸續檢視全港的綠化帶,聲稱大部分都缺乏發展潛力,主因是缺乏基建和交通設施,這又是「雞同雞蛋」的問題。內地近年不斷大力推動基建,藉此帶動偏遠、貧困地區的發展,被西方國家戲稱為「基建狂魔」。但最近就連新任美國總統拜登亦承認,美國在基建發展方面嚴重落後於中國,即使因而要加稅亦必須急起直追。香港特區政府近年都提倡基建先行,但在部分地區的做法,卻被人質疑是講一套、做一套。
筆者希望政府借助今次皇崗口岸落實「一地兩檢」的契機,認真檢視香港的邊境地區與跨境運輸規劃發展,善用土地資源,切實解決土地、房屋及交通問題,切實改善市民的生活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