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碼頭 必不可少

貨櫃碼頭為香港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維持香港擁有自己的貨櫃碼頭,對經濟民生及維持城市競爭力,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有貨櫃碼頭重置方案定稿前,營運商應嘗試通過各種協作,加強發揮香港港口之重要性及功用。

編按:香港貨櫃碼頭業最近因吞吐量持續下跌,鄰近地區港口帶來的激烈競爭,以及中美貿易戰成為城中熱話焦點。有見及此,灼見名家特設「貨櫃碼頭前景」系列,邀請專家學者撰文,一同深入剖析貨櫃碼頭的現狀、挑戰及前景,並提出應對方案。

葵青貨櫃碼頭最近的營運情況,令人憂慮。因鄰近地區港口的激烈競爭,其貨櫃吞吐量近年來大幅下降,本港港口是鄰近地區中唯一錄得貨運吞吐量負增長的港口。統計數據數字顯示,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與十年前的數字相比降低了13.5%。吞吐量連年下跌,香港貨櫃碼頭在2017年全球排名僅僅保持第5名,但今年年中已下滑至第7位。坊間有評論甚至認為香港不需要有貨櫃碼頭。

面對競爭,長遠而言,香港貨櫃碼頭可考慮重新整合和重置。但從城市布局角度來說,一個以經濟貿易作為發展中心的城市,除了需要有設備完善的機場和鐵路系統,以促進人與人來往各地方之間的便捷流通外,貨物之暢達流通,亦同等重要。因此,綜觀世界各地的主要商貿中心,如倫敦和紐約,都擁有服務自身的商貿業和發展成熟的港口,以促進貨物之來往。作為一個地區經濟中心樞紐,香港也必須要有一個可靠的港口,服務本港以至鄰近地區的企業。香港貨櫃碼頭是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追趕港口(catch up port),以其迅速、具彈性和高效率見稱,為香港和大灣區的企業提供一個高附加值的港口物流服務。本地以至華南地區的貨主如需趕貨上船,很多時會選用香港港口服務。

營運商加強合作帶來協同效應

然而,面對急劇轉變的競爭環境,香港需要果斷地作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提升貨櫃碼頭的競爭力。筆者最近參閱了由恒生管理學院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發表的有關港口協作報告,報告列出有關碼頭協作的海外例子資料,如內地的寧波港,以及美國西北岸的西雅圖──塔科馬港,它們碼頭與碼頭之間共享資源,以單一形式運作,統一管理設施,共同應付外來競爭。如報告所指,香港現時的5個碼頭營運商之間可共享資源,加強合作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促進整體貨櫃碼頭的可持續發展。

毫無疑問,貨櫃碼頭為香港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並支撐着無數市民和家庭的生計。港口和海事業對本港的經濟貢獻達290億美元,佔香港國內生產總值的1.3%(290億美元),有88000人從事港口航運業,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2.3%。維持香港擁有自己的貨櫃碼頭,對經濟民生,及維持城市競爭力,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有貨櫃碼頭重置方案定稿前,營運商應嘗試通過各種協作,加強發揮香港港口之重要性及功用。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貨櫃碼頭前景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