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18:23: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從地緣政治看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過去中國和東南亞都是處在被動的情況下,沒有主動做出自己命運自己主宰,而是被動地被分開逐個擊破,被人主宰命運。過去的慘痛經驗提醒了大家,這種被外來勢力主宰的命運不是必然的,要不被主宰,只能靠中國和東南亞這個擁有難分難解的地緣政治體合組成一個堅實的戰略夥伴關係。
後來在印支反法戰爭中,也證明了法軍在「胡志明走廊」的內陸森林地帶飽受越共攻擊,防不勝防,最後在奠邊府一役,法軍兩萬多人被圍困成俘,見軍事大勢已去,只好在1954年同意和越共簽下日內瓦和約,讓法國結束印支殖民地統治。可見英國的殖民地戰略眼光比法國高明。英國早就看到印支三邦的地緣政治的戰略價值比不上馬緬,因為印支的地理位置貼近中國大陸,用地緣政治的戰略眼光來看,歷史傳統一直出現印支與大陸唇齒相依,遠久的歷史不談,就法國奪取印支的過程中,便有過和清廷展開外交軍事的爭持。因為清廷一向和印支三個王朝有保護和被保護的關係,遠在馬緬的英殖民地和中國卻沒有這麼賓主的關係。
 
法國在1954年退出印支三邦後,接下來從1960年代中間開始,美國因為基於骨牌效應的考量,怕印支全落在越共手上後,其他東南亞國家由泰國南下直達印尼全部會一一被赤化。因而決心在印支半島用五十萬美軍在南越堵住北越,足足打了十二年,消耗的美軍軍火超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總和,至於美軍人員的傷亡也好幾萬,印支軍民的死傷更是百萬計,連印支難民潮也在東南亞出現歷史高峰,單是聯合國統計死在南中國海的已不下五十萬。皆因美國估計越共背後疑有中國支持,單只越南,不夠可怕,有中國支持,那才可怕,因為怕了中國而不顧代價在印支大打出手。
 
由法國與美國先後在印支用兵的人禍來看,十足說明了印支和中國的命運共同體是難分難解的。不是印支與中國之間誰累了誰的問題,而是中國這塊龐然大物,只要歐美一天還想問津,東南亞便不能置身事外,這正是典型的命運共同體。
 

美國打敗西班牙奪取菲律賓

 
說到菲律賓,最早西班牙東來找香料,既找到了菲律賓,也找到了中國,對中國的興趣更大之餘,也非要抓緊菲律賓不可。正如後來美國和西班牙為古巴之爭,美國把西班牙打敗後,其中一個索取的條件便是要西班牙把菲律賓讓給美國。美國之所以要攫取菲律賓,也是想藉此作跳板,就近到中國去大展宏圖。在中美交往的歷史中,菲律賓成為問鼎中國的重要戰略地點,以冷戰期間圍堵政策制約中國來說,菲律賓是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 East Asia Treaty Organigation)的骨幹之一,在此有美國海軍與空軍兩大軍事基地。冷戰結束後,兩個基地也告結束,但奧巴馬上任後對中國作出了重大的戰略再平衡,目的是怕中國崛起後,不利美國。在其展開軍事「島鏈」部署中,再把菲律賓收編為美軍對華攻守點之一。
 
由菲律賓的經驗可見,因為美國對中國有了利益企圖,而把菲律賓變成其殖民地,以及後殖民地的軍事據點。在這過程中,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抗日,及五十年冷戰的反共,都直接或間接害慘了菲律賓人民。所以阿基諾夫人柯拉松出任總統期間,斷然結束美國的軍事基地,除了不想捲入美國在東南亞的是是非非之外,更大的考量是美軍在軍營周邊公開促成色情市場有害菲國女性。由此可見,中菲的命運共同體是雙方都因美國的政治計算而榮辱與共,不由菲國說不,也不由中國取捨。
 

美國利用印尼蘇哈多反共反華

 
接下來說到印尼,荷蘭攫取印尼作為其殖民地,除了垂涎其香料及天然資源外,因為島嶼多達萬多個,以荷國之小要吞下印尼之大,要花很長時間,難分身去中國插一手。可是荷蘭將大批華工帶去印尼,卻成為獨立建國前後造成「排華」政治社會動亂的要因之一。這是荷蘭留下來的麻煩,儘管華人對印尼經濟有很大的建設功能,可是荷蘭利用華人分配到經貿角色,被印尼人視為中間商人從中圖利的負面形象,攻擊華人的政治效應可即時引發動亂,也因此常被政府和反政府的勢力利用。
 
此外,在冷戰期間,印尼國內為了蘇卡諾政府的左傾而觸動了美國反共的神經,利用了右傾的陸軍反擊印尼共產黨。在1965年9月30日的政變中,蘇哈多領軍成功將印共打壓下去,印共人員據報被殺害達百萬以上。美國也不諱言曾參與蘇哈多的軍事行動,還因此將蘇哈多統治時期的印尼轉化為親美反共的重大國家。
 
印尼的案例也說明了因着歐美對華的政治考量,印尼也不能置身事外,也是典型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由上面的歷史角度去看,有見於過去中國和東南亞都是處在被動的情況下,沒有主動做出自己命運自己主宰,而是被動地被分開逐個擊破,被人主宰命運。過去的慘痛經驗提醒了大家,這種被外來勢力主宰的命運不是必然的,要不被主宰,只能靠中國和東南亞這個擁有難分難解的地緣政治體合組成一個堅實的戰略夥伴關係。以非正式會晤主禮嘉賓常萬全的說法,在防務安全領域要多對話與合作,中國與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雙方防務部門和軍隊也要不斷深化戰略夥伴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成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能否做到這地步,就要看大家有無從歷史去吸取教訓了!
 
原刊於《香港論壇》,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網上圖片)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