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急升:大勢好轉還是曇花一現?

股票市場能否長期重拾升軌,歸根究柢取決於中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未來各項經濟和社會改革的進程。

我在9月初在《明報》題為〈消費降級 愈儲錢經濟愈墮落〉的評論文章中討論中國大陸近年出現「消費降級」,市民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整體經濟活動減少。我提出政府可利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遏止經濟下行,但兩種經濟政策各有掣肘,減息會增加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息差,觸發人民幣貶值,資金從中國流出,加劇中國股市等資產市場的頹勢。財政政策方面,政府要預留資金應付房地產泡沫爆破和地方債危機,同時要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再動用額外資金支援經濟,或對政府財政構成壓力。

中國三大機構出大招救市

話口未完,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出招,宣布推出重磅措施支持樓市、股市以及實體經濟。央行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並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中國證監會宣布推動構建「長錢長投」政策體系,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並發布促進併購重組的六大措施。金融監管局也配套推出金融扶持政策,包括對6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優化「無還本續貸」政策、階段性擴大到中型企業,會同住建部建立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促進樓市「保交房」。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出招,宣布推出重磅措施支持樓市、股市以及實體經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Facebook)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出招,宣布推出重磅措施支持樓市、股市以及實體經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Facebook)

這些大招出台,剛好在美國聯邦儲備局於9月18日下調聯邦基金利率50基點之後,並非巧合,並印證了我上述關於貨幣政策的觀點,即央行在考慮貨幣政策變動時,同時考慮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利率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及其相關的資金流狀況。如果中國獨自減息,資金會因美金息高外流;美國減息,為中國減息創造空間。

減息的時機和力度都有一些啟示。減息時機方面,除了在十一國慶前刺激經濟, 觸發股市急升,營造喜氣洋洋的氣氛外,事實上,中國減息緊隨在美國減息之後,反映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急不及待刺激股市和實體經濟。同時降準降息,在央行調降政策中也比較少見,也表達官方意識經濟正在下行,並積極嘗試扭轉局面。

外資是否恢復信心言之尚早

自中國大陸落猛藥救市以來,大陸和香港股市齊齊上升。港股由18000點的水平升至現時22000點以上,短短幾天之內升幅達25%,已收復今年失地。此外,港股成交量也大增,由平常每日平均成交量約1000億港元左右,急增至3000億以上。其成交量之多,更令港元資金緊張,港元匯率上升,逼近強方保證,同時本地銀行的隔夜港元拆息也抽升,一度升至6厘以上。有國民趕着開戶入市,有市民想交易但交易系統擠提。

有人問近期股市升勢,是北水還是外資主導?似乎兩者都有,而外資佔比不少。原因是十一國慶黃金周,南向滬港通、深港通休市7天,應該沒有北水南來,因此10月初港股仍然後勁有力,主要是外資參與。

有人問股時近期的升勢,是北水還是外資?似乎兩者都有,而外資佔比不少。(Shutterstock)
有人問股時近期的升勢,是北水還是外資?似乎兩者都有,而外資佔比不少。(Shutterstock)

至於外資是否對中國經濟完全恢復信心,似乎言之尚早。由於過去半年,外媒幾乎一致唱淡大陸經濟,造成中國股票超賣,港股在過今年1月至8月市盈率(PE ratio)只在10倍左右徘徊,相比如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市盈率一直20至30倍,可謂十分抵買。當然部分原因是大家在等中央出招救市,但7月三中全會沒有重大政策,投資者願望落空,有人心灰意冷離場。這次出招,為中港股市打了一支強心針,資金趕緊從其他經濟體重新流入中國,因此兩地股市上升。短期股市上升,熱錢當然乘勢跟着炒。在資產市場,錢總是流向有得炒的地方,在各地資產市場不斷尋找機會,因此總會有市場輪轉的情況。

至於長期下來股市能否守住現時水位,很大程度視乎政府的後續政策。現時政策只是爭取時間(buy time),治標不治本。中國首先要處理房地產市場的頹勢和房企資不抵債,而地方債的根源是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長期不能匹配,以致地方政府舉債度日。除此以外,中國還面對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貿易戰加劇和人口老化等長期問題。這些是結構性問題,難以單憑調節貨幣政策來解決。

國慶假期結束,發改委立即高調開記者招待會,只是老調重彈,沒有拋出具體有力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讓投資者空歡喜一場,港股急跌2100點。股票市場能否長期重拾升軌,歸根究柢取決於中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未來各項經濟和社會改革的進程。

阮穎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