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需要政府扶持

筆者認為問題重點是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席捲全球,在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推動全球發展的洪流中,特區政府若不果斷採取行動,提速提量發展我們的數據產業,恐怕不出十年八載香港或會淪為亞洲國際都會「遺址」。

隨着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項目陸續上馬,輪候公屋時間超長的問題有所紓緩,而日前房屋局及政策研究智庫團結香港基金先後發布預計未來5年至10年的公私營房屋落成量,數字也算是令人鼓舞。以上的情況,或可暫時減輕社會對過去土地供應長期不足的關注,甚或加強反對政府在交椅洲填海造地的說服力。

行政長官宣布全力推動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善用人工智能推動數字經濟和政府數字服務。(政府新聞處)
行政長官宣布全力推動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善用人工智能推動數字經濟和政府數字服務。(政府新聞處)

然而,縱有廣廈千萬間,香港經濟若缺乏強力新支柱又如何養活750萬人?行政長官去年10月發表以「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題的《施政報告》,指政府會鞏固和持續發展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又宣布全力推動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善用人工智能推動數字經濟和政府數字服務。要實現這些宏願,政府需要為業界提供土地興建數據中心及超算中心,或引進措施方便私人工廈或工業用地改為此類用途。就着前者,數碼港今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政府又將沙嶺本來擬議興建公眾骨灰安置所土地改為創科及相關用途,並以興建數據中心為選項之一。

私人工業用地利用 有兩項優惠措施

至於利用現成的私人工業用地,針對更改土地用途要補高昂地價的問題,政府採取了兩項優惠措施,一是豁免收取更改現有工業大廈部分用途的豁免書費用;二是現有工業用地改作數據中心補地價可以選擇用標準金額(standard rates)計算。不過,業界認為標準金額是以工業用地改建後作商業用途計算收取最高的地價並不合理。

有市場顧問研究結果顯示,香港數據中心供應遠不足應付高速增長的需求。投資者雖看好香港的數據及超算中心市場,但無論是競投政府土地或補地價改建現有工廈,有投資者指高地價是窒礙市場快速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此外,補地價的討價還價過程相當費時(外地投資者難以理解),在今天這個爭分奪秒的數碼時代,拖慢了香港搶佔全球數據中心市場前頭的步伐。

據知,業界和發展商向政府提出訴求,希望政府能在工廈改建數據中心補地價方面,給予例如完全豁免或低於視作商業用途的標準金額,以減輕發展數據中心的成本。就此政府要衡量應否放棄地價收入,以豁免補地價形式資助一個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急需的關鍵性產業。政府也可考慮其他破格的扶助措施,例如以股份代替地價、延後或分期繳付補地價金額,以及免稅期(tax holiday)等。

也許有人質疑,數據中心和超算中心應是一門「賺梗」的生意,過去也有投資者不惜一擲億金,投得指定作數據中心用途的政府土地,政府何須塞錢進投資者口袋?質疑者又指出現時香港的數據中心不少也是由私人擁有工廈補地價後改建或重建,看似沒有政府資助的必要。筆者認為問題重點是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席捲全球,在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推動全球發展的洪流中,特區政府若不果斷採取行動,提速提量發展我們的數據產業,恐怕不出十年八載香港或會淪為亞洲國際都會「遺址」。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