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無奈

雖然活在大時代中的我們,無法躲避電子產品的洪流,但小朋友戒掉電子奶嘴,遠離電子產品,成人多點陪伴及關愛,是孩童健康成長的很重要的元素。

近日,一位多年不見的舊生聯絡我,邀約我星期天茶舍一聚,我原以為他必然是有事相求:小朋友想入讀我校?想我幫忙開保險單?我赴會後始知原來是另一回事……

餐廳內,那位舊生身旁還坐着一位年約3、4歲的小男孩,拿着手機,低頭熟練地「掃」屏幕。舊生見到我,隨即示意小男孩跟我打招呼,但小男孩只專注手上玩物,對父親的說話置若罔聞。

閒談之間,得悉舊生剛離婚,身旁的小男孩是他的兒子,經夫妻雙方協議下,小男孩現由媽媽照顧,舊生每個星期天可以探望兒子,帶他出來一聚。舊生知道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想詢問我有關兒子升學途徑、親子之道、教育方法……

電子奶嘴 殺傷力最強

在沒有回答他之前,我倒反問他一個問題:一星期只有一次與兒子見面的機會,何不安排更多親子互動的活動,相反只讓兒子瀏覽手機上的短片或沉迷玩電子遊戲?舊生憂憂的說:「就是因為相處的時間短促,我不想打罵他、責備他,一心只希望兒子開心,唯有順應他,給他電子奶嘴……」說時一臉無奈。

父母使用電子奶嘴安撫子女,因而取代珍貴的親子時間,在香港甚至全球也十分普遍,尤其是幾年疫情,線上教學普及,讓學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變得名正言順,操作就是駕輕就熟。

我曾跟不同界別的人士閒談,有說上世紀的父母不容許小朋友閱讀武俠小說,認為什麼上山學藝放飛劍,是天馬行空……;又有說上一代父母不允許孩子觀看電視,說什麼電視撈飯,浪費時間……這一代父母又埋怨電子奶嘴。

然則我個人認為,縱然時代變遷,一代有一代的兒時消閒活動,但相較閱讀武俠小說、觀看電視節目,以電子奶嘴的殺傷力最強。試想想,小朋友的娛樂方式由主動閱讀一套四冊的金庸小說,去到收看數小時的電視節目,再到現今瀏覽只數十秒的短片,閱讀小說還稱得上是主動閱讀,可是電視和電子產品則是被動吸收,當中電子產品尤甚。因為每家電視台是有節目流程,小朋友只能收看今天的節目,不能預看明天的內容,至於每天播放多少套劇集和綜藝節目,其決定權在電視台手中。可是網絡世界的資訊、娛樂,無時間地域限制,用家唾手可得,小朋友需要非常強大的自制力才可把娛樂時間控制好。

親子攜手 主動探索世界

雖然,活在大時代中的我們無法躲避電子產品的洪流,但個人認為過早接觸手機和平板電腦,或會讓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觸覺、視覺和聽覺刺激,長遠也會影響其專注力及社交能力。簡言之,小朋友戒掉電子奶嘴,遠離電子產品,成人多點陪伴及關愛,是孩童健康成長的很重要的元素。

我的舊生親子時間固然有限,但是一般家庭的父母親子時間也不多,成人應該重視每一次與子女的共處,盡量避免其他事情的干擾(例如手機、平板電腦),專注於與兒子的互動,建立共同的回憶:例如一起去簡單旅行、參加活動,主動探索世界,這些共同回憶才能夠加深親子之間的聯繫,並且成為兩代之間的紀念。

翁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