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閉幕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4),吸引全球4000多間企業和組織參與,是消費電子領域的重要指標性活動。四大主題聚焦於人工智能(AI)、可持續發展、流動科技、普及安全等最新技術和產品,這反映了全球科技趨勢的發展方向。值得一提是初創企業參與數量超過1200間,創下歷屆新高,顯示了創新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以及對新興技術的高度關注。
CES一連四天的展會,吸引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有13萬人到訪。這些企業展示產品涵蓋AI、電動車、數碼醫療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革新技術,勾畫出未來幾年科技趨勢。大會亦安排逾200場論壇,涉及新技術、機遇與並存挑戰的話題。AI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已成大趨勢,各大科技公司展示了AI產品,強調AI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結合。

人類愈來愈依賴科技 導致人力需求降低
前景雖一片光明,但美國科技行業一直面臨經濟壓力,如高利率環境和消費需求疲軟,迫使許多科技公司裁員和重組業務,以提高利潤並應對挑戰。此外,AI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增加了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創作性職位方面,因為AI可能減少某些工作的人力需求,導致多家科技巨頭宣布大規模裁員計劃。
亞馬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在內容創作、硬件以及智能助手部門宣布裁減數百人。一間為全球熱門手機遊戲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的公司,亦決定減省約25%員工,涉及大約1800人。許多科技公司在高利率壓力下,重新定位業務重心,更加注重提高利潤而非盲目擴張。
報告顯示,美國公司對AI相關軟硬件支出的關注度翻倍。券商Wedbush分析指出,一半以上的企業已推出了20多個AI應用案例,以提高業務營運效率和成本效益。例如,語言學習應用Duolingo使企業削減10%的合同承包商,部分原因是愈來愈多的翻譯需求改用AI技術,減省人力資源。
人類愈來愈依賴科技的同時,卻又出現被科技所淘汰的現象,到底這將會是一種工作方式的變化而已,還是已涉及未來的社會倫理問題。如果是後者的話,人類該怎樣面對呢?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