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於1950年Moreno用於臨床心理學治療方面,協助當事人探討共內心世界,產生頓悟。拜讀了廖佩莉博士的文章〈加入戲劇元素:角色扮演在小學中國語文科的應用〉及梁承謙博士的〈從教師學習運用「戲劇教學法」作為教學工具的學習經歷看教師需要的外間專業支援〉,獲益良多。加上近日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前中文高級講師崔晶瑩出席一個教師發展課程。她描述學生在角色扮演時,熱鬧的氣氛,學生興奮的投入,這情況是慣常看到,但是一課之後,學生是否有所得着,留下來的是一個問號。
進行角色扮演的實況
3位提及教師在運用戲劇教育法或角色扮演教學的實況,大部分學生總是被動的參與者,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時此刻教師應該教導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觀眾」。廖博士說自己在教育學院任教十多年,香港教師在教畢課文後,多採用角色扮演來作鞏固階段。她說:「角色扮演缺乏大多數學生的參與和互動的機會。由於每次在課堂上表演的學生並不多,大部分學生是欣賞某幾位同學的表演而已。」
梁博士說:「亦可解釋為何大部分香港教師自稱有使用戲劇教學法,都只是叫三、兩名學生出來扮演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乖乖坐着看,因這樣的做法最接近教師慣常使用的模式。」崔老師說,學生在角色扮演時鬧哄哄的,但一課過後,學生學到什麼,則不得而知。
4格對白
當小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哪一科是最適合呢?中、英語文科是較為合適。因為教師選擇以戲劇教育法或角色扮演時,多是利用以對話形式體裁的課文。但是教師如何令全班學生都參與其中,筆者提議不妨採用「4格對白」的方法讓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當然,最重要是時間,一定要有一堂30分鐘的時間。
教師先將25人一班分為5組,5人一組。每組分發白紙一張,紙上分為4格,就像一個「田」字。教師說明學生只能於每一格寫上3至4句的對白,對白就是以剛教的內容為根據,每組學生自行合作創寫對白。當全組站出台前進行角色扮演時,全組5人一定有演出的份。
但劇中人物多是2至3人,其餘2人擔當什麼角色?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每一格應有旁白,旁白可由1人或2人分擔負責,旁白內容主要是交代時間、人物、情景或背景。於是每組5人均各司其職,不會旁落。而各參與者便可以在角色扮演及擬寫對白的過程,達到「個人及參與」、「社交與互動」之效,並且在「情緒投入」的過程中,發揮了「知情意行」的功能。
結語
角色扮演可以說是戲劇教育的一種。而以上所介紹的4格對白,能令學生每人都可以參與表演。運用4格對白教學,最重要是時間:上課的時間及教師備課的時間。
如何能令學生投入戲劇活動中,培養他們想像力、溝通技巧、同理心、說話能力和自信心。廖博士在文章提及到在角色扮演時加入「定格」(still image/frozen moment)和「思路追蹤」(thought-tracking)兩項戲劇元素。「定格」將表情和動作「凝固」,一個畫面靜止,教師可以仔細分析當時所發生的事情原由及其內心感受。「思路追蹤」則是讓表演者以角色身份說出的心路歷程,反思當中表演者的處境和感受。加入「定格」和「思路追蹤」,對進行價值教育課更為合適。
此外,當學生在創作4格對白時,是經過思考表演者的處境與感受而擬寫出來,「知情意行」的功能便可以發揮出來。學生上完一課的角色扮演,並不是由喧鬧歸於平靜,而是角色人物的處境與感受,引領學生於課後的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