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上的包袱

修行的重點是修自己的心,不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讓心不攀緣,不受外境干擾,更不會拿外在的東西揹在身上以為自己已有所得。

我們在現實社會中被訓練要出人頭地,希望比別人成功,導致有些人連學佛修行都會不自覺地要比別人修得好,於是不但在佛學知識上要贏人,甚至還會追求各式各樣的神通境界,總是用外在看得見的成就來評價自己成功與否。其實這些都是外來的煩惱,不論身上揹着的是岩石、寶石或鑽石,在修行上都是包袱。

這些包袱會漸漸變成一種執取,除了一些佛學知識之外,更容易會以外在環境的好壞來決定是否適合修行。比如要有乾淨、安靜的環境才能念佛打坐,因此要先布置好佛堂,一想到布置佛堂就開始比較裝潢、比較佛像,最後連一句佛號都還沒念就弄出一堆煩惱。等到最後弄好了一個莊嚴的佛堂,內心已經覺得擁有佛堂就是在修行路上進了一大步,心裏總是揹着外在的東西,怎麼可能自在地修呢?

曾經有個故事說,一位比丘出家後覺得寺院每天出入的信眾太多,煩雜得沒法修行,就跟方丈告假要到深山裏清修。但去了沒幾天又覺得山裏也吵的不得了,經常有蟲鳴、鳥叫跟風雨的聲音,弄到無法安心,所以又跑回來了。

修行的重點是修自己的心,不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讓心不攀緣,不受外境干擾,更不會拿外在的東西揹在身上以為自己已有所得。透過學習去掉身心上的包袱,就能慢慢地體會「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的自在了。

常霖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