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應開設快樂學會

快樂,是哲學的重要課題,強調思辨。在中學開設快樂學會,有助發展同學的自主思維能力。

日前與幾位榮休中學校長飯聚,老朋友相聚的特色,是每至觴酌流行,雖無絲竹並奏,仰而賦詩之情景。這次飯聚,有校長興之所至,哼出許冠傑的名曲《快樂》。一曲既終,有剛於9月退休之校長朋友, 顯出「忽然不自知樂」之情。原來這位身退而心不退的校長,對近有名校中學生在校內因不開心而墮樓,有所感觸,他說:「中學應設立快樂學會。」

有調查顯示,從今年7月到10月底4個月內,共有22名19歲以下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個案,死亡人數逹17人,是去年整體的43.6%,在自殺的個案中,不乏名校學生,他們自殺的原因,大抵是「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這讓我想起Raj Raghunathan的名作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也認同校長所說,中學應開設快樂學會。

同學思考快樂 加深人生意識

首先,快樂是精神健康的表現。中學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教會同學活出充實、快樂和滿足的人生,走在長期快樂的道路上。因此在中學開設快樂學會,是有必要的。快樂學會能讓學生能在中學伊始,便學會從生活中把不快樂的元素剔除的,這是為學生打下健康精神的樁柱。

其次,是中學生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有別於小學生。他們由小學的「接受式」、以師為對的學習,轉向「哲學式」的自主思辨學習。快樂,是哲學的重要課題,強調思辨。在中學開設快樂學會,有助發展同學的自主思維能力。

再從哲學的範疇看,中學生所接觸的學習材料,特別是語文的教材,很多都涉及倫理與快樂這兩個哲學課題,可一般老師在引導同學學習時,大多是因應DSE考卷的考核取向而教,同學為應試而學,考試過後,便一無所有。在中學設立快樂學會,除了補充課堂的不足外,更可讓同學從快樂開始,擴闊他們對哲學的視野。例如在學習《逍遙遊》後,同學可以莊子的哲學思想對比伊壁鳩魯(Epicurus)的哲學觀──倫理學在於追求快樂;或尼采(Nietzsche)的「人需要痛苦,以求克服超越之的求樂避苦的快樂哲學」,深化他們對的人生的意識。

承傳中華文化的基地

快樂學會更可是承傳中華文化的基地。白居易的「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對酒》),劉禹鍚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這些具有時代氣息,傳誦千古的詩詞,不正正是中華文化的非物質文明嗎?

特首2023的《施政報告》,以香港整體發展為重心,「拼經纃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我想,若我是中學校長,以學校整體發展為重心,2023年的主題會以「拼科教,謀興校 惠家校添快樂」為施政主題。

「惠家校 添快樂」,筆者輕輕的哼出許冠名曲《快樂》中的一節:

快樂其實邊一位都有份 不管您是富或貧
朋友愛 父母恩 每刻溫暖在我心
豁達滿足 仁愛施恩 快樂便常共您相親

期望各位家長和同學都能掌握快樂之道,為家家添快樂。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