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面對壓力的時候,劉麥嘉軒便會投入小說世界,暫時抽離現實。她近期重讀了她最愛的小說《基度山恩仇記》,並表示:「我時常記起故事主人翁對年輕人所說的一句話:『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等待和希望這兩詞當中。』我之所以喜歡這句對白,正因為它道出我需要學習的事情:凡事保持耐性。」
要為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推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革,便得按部就班,保持耐性,這是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劉麥嘉軒現時埋首推展這個改革項目的體會。她現為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主席,以及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是積金局的全資附屬公司,負責營運積金易平台,而該平台將於2024年投入運作。
現正處於開發階段的積金易平台將把現有強積金計劃的行政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預計在平台全面運作後10年內,累計可節省300億至400億港元的行政成本。
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實施,旨在為香港就業人士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在該制度實施前,香港僅有約三分之一就業人口享有某種形式的退休保障。根據積金局的資料,現時香港差不多全部就業人口均已獲退休計劃的保障。截至2023年1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值達11,200億港元。劉麥嘉軒表示:「強積金滾存龐大資產,是就業人士退休後可以依靠的重要儲備之一,值得香港所有僱員珍惜和重視。」
劉麥嘉軒於今年3月再度獲委任為積金局主席,她認為強積金制度仍屬「年輕」。「根據國際經驗,要建立一個成熟的退休保障制度,往往需時長達40年,因此強積金制度目前正處於發展的中期階段。強積金制度就恍如青少年,正經歷一些成長問題。為應對制度面對的問題,我們正全力推展強積金制度歷來最重要的改革—積金易平台項目。」
積金易平台是一項重要的數碼轉型項目。劉麥嘉軒指出,透過把強積金計劃的行政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積金易平台有助提升效率和減省成本,為所有強積金計劃成員及僱主帶來嶄新的用戶體驗。她表示:「現時強積金計劃的行政工作由13間強積金受託人各自使用不同的系統處理。當積金易平台推出後,有關行政工作將交由平台集中處理,為強積金塑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她補充,包括470萬名強積金計劃成員在內的用戶,日後可透過流動應用程式或電腦輕鬆查閱和管理強積金帳戶,包括轉換基金和計劃等。「另一個優點就是透過積金易平台節省的營運成本,將隨着受託人相應下調行政費而令計劃成員直接受惠。有關規定已寫入法例,受到保障。」隨着積金易平台推出,預計在平台全面運作後十年內,累計可節省約300億至400億港元的行政成本。
劉麥嘉軒還留意到,當創新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與舊式系統融合時,往往會出現不少技術問題。令人遺憾的是,積金易平台項目的承辦商早前匯報,由於人手短缺和員工流失,平台的構建工作很可能要延遲8個月才完成。她表示:「我們的計劃是由2024年起安排受託人依次過渡至新平台,而平台於2025年全面運作的目標則維持不變。」
劉麥嘉軒表示,積金易平台項目的複雜程度不容低估,而環顧全球,項目的開創性同樣毋庸置疑。她指出,積金易平台將作為私營退休金計劃的綜合計劃管理系統,是這範疇的全球先驅:「我們必須確保平台順利推出、暢順運作,因為項目不僅能為香港的持份者帶來莫大裨益,亦能令香港在退休保障制度的範疇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劉麥嘉軒補充,積金局與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分享了項目的願景與發展情況,並獲得許多正面評價。
劉麥嘉軒曾任畢馬威(KPMG)中國香港區管理合夥人,她認為其會計師的專業背景,讓她懂得如何從容面對壓力,對她推動項目完成甚有幫助。她表示:「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時,得處理許多大型項目,當中涉及大量團隊成員和多個國家,往往需時數月甚或數年才可完成項目,與積金局的工作甚為相似。」
可持續投資
隨着香港人愈來愈長壽,加上金融市場日趨波動,強積金制度在確保計劃成員可持續獲得退休收入方面,正面臨挑戰。劉麥嘉軒指出,去年市場波動加劇,對強積金投資回報造成很大影響,「強積金大多投資於股票和債券,而去年股債價格有史以來首次同時下跌。鑑於這些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計劃成員對能夠提供相對穩定回報的強積金基金,有更大需求。」
香港財政司司長於今年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指示積金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提供穩健回報且低收費的強積金基金進行研究。此外,財政司司長亦計劃未來先在政府發行的綠色債券和基礎建設債券中,撥出一定比例優先供強積金基金投資,為計劃成員提供多一個穩健的投資選項。劉麥嘉軒表示:「我們十分歡迎有關建議,相信這有助提供更多元化的強積金投資機會。」她補充,增加強積金的產品選擇是應對市場波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劉麥嘉軒表示,另一個提高投資穩定性的重要方法,是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因素納入投資風險管理。她解釋:「ESG對強積金基金十分重要。ESG風險通常會帶來長遠影響,而強積金正正屬於長線投資。強積金的投資期長達數十年,容易受到長期投資風險的影響。因此,積金局正推動強積金基金在可持續投資方面的發展,從而降低ESG風險,保障計劃成員利益。我們須制訂相關框架或政策,確保強積金投資能妥善應對有關風險。」
積金局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成員,在該督導小組中,香港各金融監管機構共同探討關於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政策和監管事宜,尤其是可能造成跨行業影響的課題。劉麥嘉軒表示:「我認為採用跨機構協調的形式,有利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在香港的發展,相反倘監管機構各自制訂不同的ESG政策,做法並不可取。」
堅守誠信原則
劉麥嘉軒決定投身會計行業,以及追求體現自我,與她的孿生妹妹不無關係。她笑着說:「當妹妹得知我有志成為律師後,便說自己也要當律師。身為孿生姊妹,我倆的成長經歷與身邊的人和事都大同小異,我自然不希望長大後跟妹妹從事同一職業。」
自小立志要當會計師,她當然亦有其他聽起來「理性」得多的理由。首先是會計師工作穩定,有機會接觸不同行業,貼近她心目中的理想職業。她深信無論日後決定從事甚麼工作,當會計師的經驗都可以為將來奠下堅實基礎。「各行各業都需要管帳理財,會計工作多元化,是源於所有企業和行業都要會計師處理相關事務,特別是執業會計師,所以當會計師就好像同時在多家公司工作一樣。」
劉麥嘉軒對會計工作情有獨鍾,亦因為會計師跟誠信二字可劃上等號。她表示:「舉例來說,核數師受僱獨立審查公司帳目,並就帳目是否真實公正發表審計意見。換言之,核數師基本上就是提供自己的忠實意見以獲取報酬的職業。」
最後,吸引劉麥嘉軒入行的另一原因,是會計行業充滿國際色彩,這個特點在香港這國際金融中心尤其明顯。她補充:「舉例來說,我們為內地和美國客戶提供的服務或許並無差別,但基於尊重文化差異,顧及各地不同的商業手法,所以提供服務的方式並非一成不變。我們需要因應客戶的文化背景和偏好決定服務方式,令工作變得更具挑戰性之餘,亦增加了工作趣味。」
劉麥嘉軒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歷史系,其後加入KPMG倫敦擔任核數師。她回想當時她跟同事的教育背景其實截然不同,「當年我投身會計行業當實習生時,至少有六成在英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畢業生,並無持有會計學學位。」她還記得在實習期內,需一邊處理繁重工作,一邊應付專業考試,生活既忙碌又充實。
劉麥嘉軒於1993年回流香港,同年成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其後逐步晉升為KPMG香港區管理合夥人。她獲委任為積金局主席後,於2021年9月離開KPMG。劉麥嘉軒說,她任職會計師事務所期間所累積和應用的領導技巧,同樣適用於退休金行業。她解釋:「無論是在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還是公營機構,領導人員所須具備的才能其實非常相似。首先,稱職的領導人員得了解團隊成員的長處,知人善任,因應各人的才能分配或規劃工作,確保團隊成員合作無間。」
劉麥嘉軒又強調,領導者要多聽不同意見和想法,方可作出正確的決定。她補充:「在作出決定時,要清晰掌握決策背後的思路邏輯,並抱持開放態度,才會得到團隊的支持。團隊需要明白你的想法,才能夠把你的決定付諸實踐。」
劉麥嘉軒指出:「另一個共通之處,就是無論在KPMG抑或積金局,領導人員都應當以身作則。我相信一點,就是如自己無法辦到,便不應批評別人做得不好;要以理服人,就必須身體力行。這道理其實十分簡單,亦每每體現在細微之處,例如自己準時出席會議以示尊重,為同事樹立榜樣。」
由從事審計到專攻稅務
從事審計工作3年後,劉麥嘉軒選擇專攻稅務範疇。她對稅務工作的某些方面尤感興趣,例如稅務規劃對企業的即時以至長遠的影響。她表示:「處理稅務事宜關乎協助企業與高級管理層制訂未來的策略和計劃。稅務工作極具意義,給予我很大滿足感,因為稅項等同成本,稅務專家所提供服務的價值,往往能夠即時體現。」
劉麥嘉軒續說:「另一方面,稅務規劃通常由客戶的高層負責,因此你有機會接觸不少機密資料,得知客戶未來的業務計劃。從事稅務工作,亦意味你能與客戶的高層打交道,對年輕會計師來說,這無疑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她補充,稅務同時涉及會計與法律範疇,兩者都是她的興趣所在。
劉麥嘉軒定期就稅務議題發表演講和撰寫文章,自2003年起成為公會前稅務委員會的活躍成員,並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其後於2012年改名為稅務專項學會執行委員會,而她於同年繼續出任該委員會成員,並擔任稅務專項學會小組委員會召集人。劉麥嘉軒稱,在服務委員會期間,與眾多熱心仁厚的有識之士合作,令她獲益良多:「我們一同處理各種技術事宜,不只涉及香港的稅務制度,亦包括國際層面的稅務議題,特別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致力推動的多項改革。我們還不時交流經驗,分享經營專業事務所的心得。」
劉麥嘉軒認為,這委員會正正是公會支持會員發揮所長、貢獻社會的好例子。她過去亦曾在公會中肩負重任,參與制訂公會向政府提交的預算案建議。「公會一直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深思熟慮制訂切實可行的建議,提交財政司司長考慮。」
劉麥嘉軒在2003年至2005年擔任公會當時的社會義務工作委員會成員,並在2006年至2007年間出任該委員會的副主席,以行動回饋社會。「在這段期間,我認識了許多同樣熱心公益,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公會會員。」
對會計師身份感到自豪
劉麥嘉軒為其公會會員的身份深感自豪。「會計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公會會員涉足不同行業,並獲政府委以重任,加入多個諮詢及法定組織。」她補充指,部分公會會員甚至為內地政府提供專業意見,以及代表香港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可見公會及公會會員均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作出重大貢獻。」
劉麥嘉軒非常期待於今年與各界同慶公會成立50周年。她指出,隨着商界競爭日益劇烈,會計工作在過去多年亦有所轉變,發展出多個不同的專業範疇,為客戶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劉麥嘉軒表示:「只要看看公會會員現時提供的各類專業諮詢服務,便明白在過去20年間,會計業一直積極開拓不同專業領域。我相信未來仍會陸續出現其他新的會計專業範疇。」
有鑑於此,劉麥嘉軒寄語新生代會計師:「現今社會日趨複雜多變,我認為真正優秀的會計師,不僅是一名專才,更要是一名通才;既要致力成為某個範疇公認的專家,亦要投放時間吸收其他領域的知識,因為當你的資歷越深、見識越廣,就越需要有能力就不同議題發表意見。」
前人榜樣 深受啟發
劉麥嘉軒認為,會計師的資歷以及這個行業穩定的就業前景,令她有能力並有機會為香港和廣大市民作出貢獻,包括出任現時的職務。身為積金局主席,她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建立受香港市民,尤其是基層及低收入人士重視的退休儲蓄制度。
「接觸不同的持份者,包括基層市民,是我們工作的重要一環。畢竟強積金是一個社會保障制度,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顧及基層計劃成員的需要,因為強積金可能是他們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退休儲蓄。如我們能做好這項工作,便可說是不負所托。」
劉麥嘉軒在其職業生涯中時刻展現服務大眾、回饋社會的熱誠。被問及這份熱誠從何而來的時候,她指出在公會長達半世紀的歷史中,不少會計師均積極承擔、盡力為社會帶來轉變,令她深受啟發。「一眾會計界前輩及資深同業致力服務社會,其貢獻有目共睹,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本文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3年第2期,本社經授權編譯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