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08:14:3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袁振國:校長的第一使命

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校長的第一使命。為了使這個問題容易達成共識,有必要先明確一下怎麼理解第一使命。
校長的第一使命是什麼?
 
我進行了一次小型採訪調查,對象有校長、家長,有教師、局長,也有海外留學生。答案不一而足:
 
一、有的說校長的第一使命是確立辦學方向;
 
二、有的說是制定學校發展規劃;
 
三、有的說是建章立制,建立良好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
 
四、有的說是爭取資源;
 
五、有的說是領導課程改革,提高課程領導力;
 
有的說校長的使命在於策劃:激發熱情,形成思想,確定任務,操作到位,等等。
 
在意見並不聚焦的情況下討論這個問題就難免很主觀了。為了達成共識,有必要先釐清一下怎麼理解第一使命。我的定義是:
 
第一是最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做不好,教育質量就上不去,人才培養的功能就會大大削弱,學校的地位也會動搖;
 
第二是最基礎的工作,是學校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學校的其他工作都是在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離開了它,學校就辦不好;
 
第三是最持久的工作,不是一朝完成、永久受益的,需要不斷去維護,不斷去努力,不斷去創新。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用這樣的標準衡量,在我看來,校長的第一使命只能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校長的工作沒有比這更重要、更基礎、更持久的了。
 
前不久與于漪老師交談,沒想到她和我的想法驚人地相似,她說,校長的使命,發展教師第一,發展學生第二。這裏的第一、第二顯然不是說重要性第一、第二,而是說,只有教師發展的工作做好了,學生的發展才有希望。沒有教師發展,就沒有學生發展。人們經常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教師是質素的關鍵。這裏的教師當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昨天合格的教師不等於今天仍然合格,今天合格的教師不等於明天仍然合格,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保持思想觀念、能力水平領先。
 
這又讓我想起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曾經寫的一本書:《學生第二》,這個書名產生過一些議論。其實學校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的道理李校長自然是十分清楚的。看了書的內容就明白,他說的是,想學生發展得好,首先要使教師發展得好,校長不可能面對每位學生,每天是教師直接面對學生,也是教師直接面對校長。所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校長的第一使命。
 
這個道理很簡單吧,校長都明白吧?不見得,全社會對此多數情況下是模糊的,前面的小調查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校長需要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把做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堅持不懈。 
 

激發教師的熱情和對教學的敬畏之心

 
有一位醫學院的院長在談到醫德時說:面對醫生,病人毫不猶豫地脫得赤身裸體,無怨無悔地吃下難以下嚥的苦藥,甚至心甘情願地摘除體內的某個器官,那是一個人只有面對上帝的時候才會做的啊!病人把生命都託付給你了,你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一絲不苟呢?病人把生理上的生命交給了醫生,家長則把學生精神上的生命交給了教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影響貫穿一生。
 
如果要列舉五位對自己成長過程產生終身影響的人,相信其中一定至少有一位是教師。教師的每一個言行,每​​一堂課,就像雕刻大師的一鑿、一鏟,塑造學生的未來形象。當教師退休、進入末年,每年都會有一批批取得了成就、作出了貢獻的學生前來看望,這是任何一個行業都無法比擬的幸福。人工製造的任何產品都會隨着時間推移日益陳舊、過時、廢棄,而教師的工作成就卻歷久彌新,唯有教師的作品——學生,會薪火相傳、青春永駐。面對這樣的榮譽和責任,教師有什麼理由不懷着神聖的、敬畏的心情,面對每天懷着新的期待的學生,面對每天伴隨着新的變化的課堂呢?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教師也與學生共同成長,體驗到了共同的幸福。
 
從事教育的原因有多種,走進講堂的機緣也不一樣,並不是每位教師懷着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走進學校。一個不熱愛孩子的教師從事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是他本人的不幸,更是學生的災難。而當他真正理解教師工作的意義和神聖的使命,他一定會爆發出對教育工作的熱情。校長,應該是這種熱情爆發的導火線、推進器和加油站。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