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國:校長的第一使命

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校長的第一使命。為了使這個問題容易達成共識,有必要先明確一下怎麼理解第一使命。

幫助教師制訂專業發展規劃

 
剛進學校的教師會受新的生活吸引、感染,充滿好奇和激動,但也充滿疑慮和期待。一定教齡以後,對教育工作已經基本熟悉,獲得基本認可,可是在各種矛盾和議論之中,對到底怎樣才是好教師仍然會疑問重重;老教師一切已經非常嫻熟,但周而復始的工作又會慢慢滋生職業倦怠。校長的重要任務是幫助不同的教師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以便「有的放矢」,採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措施
 
人們經常引用外國的兩位教育學者福勒和布朗,關於教師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問題的理論,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這種劃分雖然籠統粗糙,但比較真實地反應了教師發展的一般趨勢。第一個階段是關注生存階段,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力,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等。
 
第二個階段是關注情境階段,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生存時,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提高學生的成績。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第三個階段是關注學生階段,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徵是,備課、課中、課後反思都能隨時考慮學生的成長需要,把能否自覺關注學生,作為衡量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發展的任務和重點不同。對新教師,校長需要提供切實具體的指導。對第二階段的教師,要注重先進教育理念的引導,確立新的發展目標。對於老教師,重點則是鼓勵他們創新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形成個人風格。有人把這個過程歸納為培訓、培養、培育,不同階段的目標是規範、模範和示範。 
 

建立學習型組織 形成終身學習文化

 
教師這個職業有個天然悖論:一方面他傳授的是科學常識、基本規律、基礎知識,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修改;另一方面,他又承擔着激發學生創造力、想像力的責任,要鼓勵學生打破常規,不被固有知識所束縛。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嫻熟地游刃於接受與懷疑、嘗試與創新之間。要做到這一點,重要的是鼓勵和幫助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不斷開闊視野,對所教知識與所有知識的關係,有更正確和全面的理解,對真理的絕對和相對有更深刻的理解,把知識傳授寓於問題解決之中,把技能訓練寓於思維方法養成之中。既能準確無誤地運用知識,又能大膽懷疑、勇於創新。
 
教師的知識總是基於某一學科。要在思維方法上不斷變革,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知識觀。按照傳統觀念,知識是確定的事實,是不變的真理。基於這樣的知識觀,人們對知識就會盲從,不會想到去懷疑它、挑戰它。現代知識觀卻告訴我們,所有知識都是不斷發展、「證偽」,隨着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和認識工具的革新,知識也不斷創新。即使像數學這種人們主觀構建的知識體系,亦復如此。比如說1+1=2這樣似乎顛簸不破的真理,在10進位制的範疇裏才是成立的,到了2進位或其他進位制的範疇裏就根本不適用了。固化知識,意味精神窒息。教師的專業發展本質上是精神的發展,觀念的更新,而學科知識的增長是支撐新觀念的基礎。沒有學科知識增長的基礎,精神、觀念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凌虛蹈空。所以校長的重要使命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增廣教師知識。
 

如何增廣教師知識

 
首先是拓展知識。新的訊息、新的知識每天都湧現。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新的工具,每天都誕生。如果我們滿足於以前學過的知識(還不要說以前學的知識也一天天在減少,因為記憶總是要遺忘的),不吸收新的知識,很快就會落伍。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