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風頭

在這個人吃人社會,也許真是需要虎媽,才能為社會帶大一位自小受訓求存取勝的成員。

在各種傳媒中經常見到媽媽們把自己孩子推出來宣傳,時不時會見到一些可憐的小妹妹,得了個什麼國際鋼琴獎,媽媽便把她搬出來狂做宣傳,活像什麼勢利「星媽」。在訪問中,那位媽媽才真是令人討厭,整天想搶鏡頭;女兒的成就只是媽媽的虛榮。原來女兒彈琴只是替她搶風頭的工具,跟一個名牌手袋沒分別。

大女兒成為風頭躉,那位年紀小小的妹妹可真是更可憐。因為沒有頻頻得獎,小女兒被冷落兼忽視,媽媽直認偏心得獎多的姊姊,又說妹妹怎樣「唔得」,天!那妹妹在我們凡人眼中長得挺好的、絕對是位好孩子,卻因為沒有得獎,便相對上比不及了。說穿了,還不是滿足不了媽媽的虛榮心,所以失寵?

借女兒搶風頭 只會受人唾罵

一位這樣的媽媽,其實和因為爛賭輸錢而讓未成年女兒接客的媽媽同樣受人唾罵!很多音樂家的確是年紀小小已出盡風頭,但媽媽視之為出風頭工具,還要偏心令妹妹難受,那可真是要不得。

音樂這回事靠天才,所以家裏有位天才,確是值得自豪,像天掉下來的恩惠。但純靠天才夠嗎?沒有媽媽監督下的苦練,有今天成就嗎?這種練得天昏地暗,連發發白日夢也沒時間的生涯,沒一個狠心媽媽肯定辦不到。

我忽然想起那本內地賣個滿堂紅的書《哈佛女孩》,我極度討厭,一次也不看!

這種虎媽式的虛名追求,是否為兒女福祉而努力,見仁見智。有些媽媽很享受這些虛榮追逐。好吧!就不說是虛榮,說榮耀吧,假如明明孩子有本事,媽媽帶他到處揚威也只不過是為孩子的將來鋪路,人家會問,那有什麼不妥?

榮耀的反效果

不去參賽便不會得獎,當然要操練、壓力、鬥爭……

學十八般武藝,有人說只是為孩子備戰而已,有人會說發掘潛能,但目的是搶榮耀,反效果是失落和壓力。每位家長必經的過程中,兒女像有什麼天才未被發掘般學通十八般武藝,有時候甚至是被迫。

以前18、19世紀,沒有音樂播放科技,有錢人家吃了晚飯找女兒出來彈彈琴、唱唱歌,自娛或娛賓。所以要女兒學琴,是嫁妝之一;今天媽媽們要女兒學高爾夫球,也是嫁妝。有人學琴為攞獎,有人說鍛鍊左右腦平衡發展,有人說參賽鍛鍊鬥志,學怎樣贏,也要學怎樣輸……

但是像這位完全不愛音樂,只求得獎搶出風頭的媽媽,小女孩和媽媽真是要一起去見心理治療師。

這個人吃人社會,也許真是需要這樣的虎媽,才會為社會帶大一位自小受訓求存取勝的成員。

黃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