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城公園複句聯、詩詞指瑕 陳煒舜:詩詞聯格律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詩聯不厭改」講座錄

政府機構、廟宇、大專院校在有關方面犯下的謬誤,依然時有所聞,貽笑大方。可見九龍寨城公園事件的教訓,早已被遺忘。詩詞聯格律的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編按:1995年8月,九龍寨城公園竣工,當時園內各處展示了一批新鐫於木石之聯語及詩詞作品。但此後不到數年,這些作品絕大部分遭到有關部門移除、置換。究其原因,乃是格律每有瑕疵。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陳煒舜副教授到樹仁大學簡介該次罕為人知的往事,並以當日拍攝之照片為據,逐一分析這些作品的格律問題,並提出修訂建議,籲請相關部門、機構及社會大眾不宜忽略舊體詩詞聯語知識之傳承。本社獲授權轉載分期陳煒舜教授的發言全文,以饗讀者。標題為編輯擬。

承接上文:〈創作對聯有什麼要求?寨城公園初期的單句聯有什麼問題?〉

五、寨城公園複句聯指瑕

寨城公園落成初期新鐫的複句聯,除了棋亭落成誌慶八言聯外,其餘四副皆出現了瑕疵,包括兩副九言聯、一副十六言聯、一副十七言聯。我們也會在此逐一討論之。

(一)弈棋九言聯

複句聯方面,另一副與弈棋相關的九言聯也犯了「孤平」之忌:

莫嘆當年,僦室無餘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喜觀今日,弈棋有將才。
仄,仄仄仄平

此聯上句尾各有兩個複句,依次為四言、五言。四言複句之格律於句首為「仄仄平平」,句尾為「平平仄仄」,並無問題。而五言複句亦一因近體詩之格律,句首「僦室無餘地」之基本句式為「仄仄平平仄」,句尾「弈棋有將才」之基本句式為「平平仄仄平」,正好相應。可惜的是,句尾的五言複句犯了「孤平」的格律大忌。此聯句尾「弈棋有將才」正好是「仄平仄仄平」,導致「棋」字成為了「孤平」。或謂此聯「莫嘆」、「喜觀」為領字,後文乃七言句。即便如此,「今日弈棋有將才」一句卻並未改變犯孤平的情況。唐代到清代的近體詩中,「孤平」的例子極少,乃是因為詩家盡量避免。此聯建議調整為:

莫嘆當年,僦室無餘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喜觀今日,敲棋有霸才。
仄,平平仄仄平

改「弈」為「敲」,可避免「孤平」之忌。此外,「餘」、「將」二字一為形容詞、一為名詞,亦有前文所論邀山樓五言門聯中「獅」、「明」二字之瑕疵。所謂「霸才」,指稱雄、專決之才。與「將」字相比,「霸」字更富於形容詞的意味,較能與句首的「餘」字相對。

(二)盥洗室外牆九言聯

園內盥洗室外牆上,原有一副「上四下五」形式的九言聯:

山色盈空,挺/四海文墨;
仄平平,仄/仄平仄

溪流影月,攝/九洲精華。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聯第二個複句乃是由一個領字(挺、攝)和一個四言句組成,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五言句。因此,其格律當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然而,「四海文墨」之「海」以仄字居平位,「九洲精華」之「洲」以平字居仄位,皆不合律。建議修訂為:

山色盈空,挺/九洲文墨;
仄平平,仄/平平仄

溪流映月,攝/四海精華。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若將「四海」、「九洲」兩相置換,變成「九洲文墨」、「四海精華」,起碼在格律上便無問題了。此外,句首「盈空」為動賓結構,句尾也應依從。但「影」只有名詞之用,改為「映」則屬對更工矣。

(三)溪堂十六言聯

還有一副掛在溪堂的十六言複句聯,亦存在與前面所論諸聯類似的瑕纇:

閒庭信步,愛/光景隨時,且作清游尋勝地;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城寨往日,問/戍鼓何處,更散思古發幽情。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此聯共有三對複句,分別為四言、五言、七言。但實際上,第二對複句同樣是由一個領字(愛、問)和一個四言句組成。先看「閒庭信步」,出自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格律為「平平仄仄」,則句尾當作「仄仄平平」。「城寨」一詞之平仄雖無問題,但「往日」亦為「仄仄」,與「信步」失對。就詞性而言,「信步」、「往日」皆為偏正結構,尚可接受。然「閒庭」為形容詞加名詞,係偏正結構;「城寨」二字則皆為名詞,係並列結構,屬對不可謂工穩。竊以為「閒庭」改作「亭臺」則更工整,且能更清晰地展示園內建築特色。(需要補充的是,若要展示對前人作品的化用,委實不必照搬整句;略加變化,並不妨礙讀者「引譬連類」,且作者也能更為自如地增入己意。)至於「往日」則勉強可改為「往年」。

再看句首「光景隨時」為「仄仄平平」句式,句尾當相應為「平平仄仄」。而「戍鼓何處」卻為「仄仄平仄」,同樣失對。平心而論,「隨時」與「何處」屬對可謂穩妥,但「光景」為並列結構而「戍鼓」為偏正結構,屬對不工。若改「戍鼓」為「鼓鼙」,或許較佳。七言句方面,句首「且作清游尋勝地」之基本句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並無問題。句尾當相應為「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散」字以仄字居平位,失律。竊思撰者原意,當是「更散發思古幽情」,然因配合七言「上四下三」的韻律,遂將「散發」一詞割裂,導致文意未能暢通。有見及此,不妨將「散」改為「因」。句首所謂「清游」,指清雅遊賞,語出西晉潘岳〈螢火賦〉:「翔抱夜光以清游。」「清」為副詞而「游」為動詞,合成偏正結構短語。然句尾對應之「思古」,則「思」為動詞而「古」為名詞,合成動賓結構短語。上句尾此處屬對不工,顯而易見。

復次,複句對聯一般會注意黏對,或云採用馬蹄格:句首末句末字必然仄收,那麼末二句末字就要平收而與之相對,末三句末字也要平收而與之相黏,末四句末字又要仄收而與之相對,如此不一,由後往前看就形成「仄平平仄仄平平……」的格式。句尾剛好相反。回觀此聯末句「地」為仄聲,末二句「時」為平聲,理論上末三句末字也應作平聲。但實際上「步」為仄聲,故未能遵守馬蹄格。至於句尾「情」、「處」、「日」三字雖然符合馬蹄格的要求,但「往日」二字本來失律,未能作准。根據以上討論,我們建議整體修訂為:

信步亭臺,愛/光景隨時,且作清游尋勝地;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往年城寨,問/鼓鼙何處,更因思古發幽情。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由於「亭臺信步」、「城寨往年」仍會導致對聯「失黏」,且「往」字以仄聲居平位也不適合,故宜倒裝為「信步亭臺」、「往年城寨」。此外,此聯和邀山樓五言門聯一併被錄入公園碑記,以致碑記必須更換。

(四)衙門十七言春聯

據云換聯事件那年,衙署大門所懸掛的對聯並未雕鐫於木石,僅書於紙上,卻是整個寨城公園中最長者,句首、句尾各有17字:

且看錦簇滿園,春陽笑照,寨城花開香萬里;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細聽鳥語枝頭,紅日高懸,香江圖展影千秋。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副門聯共有三個複句,依次為六言、四言、七言。先看六言複句,句首、句尾的基本句式皆為「平平仄仄平平」,全然失對。且句首第五字不宜用仄聲,而此處「滿」卻為陽上聲。詞性方面,「滿園」為動賓結構,「枝頭」為述補結構,不能相應。再看四言複句,平仄雖然無誤,然句首、句尾皆狀述太陽,犯合掌之病。七言複句方面,句尾基本句式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並無問題;句首應相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二字「城」卻為平聲,失律。用詞方面,「寨城」、「香江」畢竟為寬對,「圖展」二字亦有歧義。此聯建議可修訂為:

且看錦簇園中,紅日高懸,花氣龍津傳萬里;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細聽禽鳴枝上,翠樓斜映,山光鰲海憶千秋。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據《九龍寨城話古今》所言,謝氏曾撰寫辛巳(2001年)春聯,「揮毫落紙」,「掛於Almshouse『衙府』之門楹」(頁70),其聯曰:

麗日風和,繡出寨城似錦;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年豐物阜,迎來大地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這副十言聯,由四言、六言兩個複句所組成,格律無大問題。唯句尾「年豐」「物阜」皆述補結構,為行內對,故句首四字亦應如此。但「麗日」顯然是偏正結構,與述補結構的「風和」不能相對,疑為「日麗」傳鈔之訛。又「寨城」二字為並列結構,而句尾「大地」為偏正結構,「大地」可改為「天地」。但整體而言,尚算不俗。何瑞麟書出版於2001年,故而提及當年的春聯。以此類推,評委會於2003年所見十七言聯也係「揮毫落紙」,大抵為此年的春聯。然如前文所言,這副十七言聯可改進處委實甚多。

六、寨城公園詩詞指瑕

詩詞作品在九龍寨城公園落成初期並不多見,但也有兩處,一處是六藝臺照壁的七言絕句,一處是心經碑末的小令。由於此詞附錄於〈心經〉之後,形成渾淪一體的觀感,以致最後不得不將整塊石碑移去,甚為可惜。

(一)六藝臺七絕

園中有六藝臺,其照壁原有謝氏所書七絕一首,茲亦標示平仄於下:

好鳥聲聲雲裏唱,南風習習聽濤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新知對酌一壺酒,舊雨香茗細細斟。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此詩也曾見於鴨脷洲體育館,其工拙不論,就格律而言,首句採用「仄起仄收」形式,韻押下平「十二侵」,兩聯之黏對也甚穩妥。第三句之「一」字以仄聲字(粵語第七聲「陰入」)居平聲位,屬於「單換詩眼」,庶無大礙。但末句「茗」字為屬上聲「二十四迥」,粵音為第五聲(陽上),與「酩」字同音。普通話雖或將此字訛為第二聲(陽平)、與「明」字同音,但粵語中並無此訛。蓋作者偶受普通話影響,誤以此字作平聲,置於「二四六分明」之位,因而失律。若易「茗」為「茶」,則可避免此失。

(二)心經碑詞

又有《心經》碑一方,亦謝順佳氏行書,筆意流暢。經文後且附一詞,跋語曰:「右錄《心經》以誌吾人營造園林者,須以虛空之意,然亦要濃情注入,始可以緣景生情,因情依境,故又錄友人所撰之詞佐證焉。」此詞並無詞牌,乍看近乎〈蝶戀花〉,似可分成上下兩片。然下片之末為兩個三言句,又與〈蝶戀花〉以七言句收結不同,或係自度曲。茲仍將其詞標以平仄,迻錄於下,並以歐陽修〈蝶戀花〉詞並列於右,用示參照:

然而,即使今人的自度曲──特別是小令,至少仍遵守兩個規則:第一,詞中各句盡量採用律句(註1)。第二,韻腳依舊遵從《詞林正韻》。然觀此詞,「寒鴉冷露更使催」之「使」、「明朝儂事訴向誰」之「向」、「紅燭獨舞花影碎」之「舞」,三字若非第四字即為第六字,其平仄本不可更易,卻皆以仄聲居平聲位,導致出律。若「使催」改為「相催」、「向誰」改為「憑誰」,「紅燭獨舞」改為「孤燭舞殘」,其格律則無礙矣。復就韻腳觀之,「醉」、「意」屬去聲「四寘」韻,「碎」、「對」屬去聲「十一隊」韻,兩韻可以通押。但「句」屬去聲「七遇」韻、「緒」屬上聲「六語」韻,此二字並不可與「醉」、「意」、「碎」、「對」四字通押。若以普通話、吳語檢視,兩類韻腳的差別更為明顯。

傳統韻文中,近體詩詞用韻較疏,往往平押平、仄押仄(包括上去押上去、入押入),隔句用韻,故風格舒閒而較雅;散曲、戲曲乃至近代使用板腔體唱詞之戲劇,往往平仄通押,逐句用韻,故節奏急促而近俗。觀謝氏所書詞作,「催」屬上平「十灰」韻,「誰」屬上平「四支」韻。而傳統詞調中平仄韻通押之例頗少,最常見者當為〈西江月〉,茲舉辛棄疾之作於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該詞「蟬」、「年」、「前」、「邊」四字都屬下平「一先」韻,而「片」、「見」都屬去聲「十七霰」韻。「一先」、「十七霰」都屬詞韻第七部。就上句尾各自來看,皆為首句不押,二、三句押同部之平韻,末句押同部之仄韻,甚有規律。而謝氏所書詞作,句首有兩個平韻,句尾卻皆為仄韻,分配並不均勻,似乎自度此曲者並不太以平仄為意。由於此詞問題較多,我們只就局部提出問題,不擬整體修改。

七、結語

記得千禧年時,佘汝豐老師在中文大學「詩選及習作」課上講過一則故事:他有次到九龍寨城公園遊覽,在某處觀讀鐫刻的文字。一位老翁走過來對他說:「文字都不對、都不對!」佘老師點了點頭。老翁見狀很欣喜,問道:「你也懂?你也知道文字不對?」佘老師微笑回答:「懂一丁點吧。」講到這裏,同學滿座粲然。由此可見,寨城公園落成初期新鐫的詩詞聯語出現問題,已有市民覺察。

五四以降,舊體詩創作日益邊緣化。影響所及,放眼兩岸四地,普羅大眾對於詩詞聯往往抱有一種矛盾的態度:一方面,人們從未否定過古代詩詞聯的辭章之美;而另一方面,卻認為舊體詩創作已經過時。如此一來,大眾多半不知道如何欣賞舊體詩詞聯,遑論如何寫作。兼以華人社會長期以來重英輕中的心態影響,有人甚或對傳統中國文學教育抱持着一種傲慢和輕蔑的態度。但是,又每每需要新創作的詩詞聯來妝點門戶。殊不知即使以漢語為母語者,也未必懂得如何評斷詩詞聯的優劣。當機關、機構需要使用新創作的詩詞聯,若不好好把關,未免貽人口實。

我們以上論述的這些詩詞聯語,不計至今依然保存的棋亭落成誌慶及溪堂楹柱兩副八言聯,總共包括了單句聯六副、複句聯四副,以及七絕一首、小令一首,總共有問題作品12件。我們在審視、批評之餘,已盡量提出修訂建議,以供來者參考、取資。至於整個事件的始末,我們還走訪了當年評委何文匯、黃坤堯、劉衛林諸位教授,作進一步的了解。九龍寨城公園的換聯事件,屬於亡羊補牢,而前此畢竟對香港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傷害,又額外花費了近三十萬公帑。若早在建園之初便妥善把關、溝通、避免行政誤差,當不至於此。理論上,這30萬的花費不應只是補過,而更應昭示來者,懲前毖後,方有所值。

自2004年至今,類似公園換聯的事件並未再度發生。但這是否意味着本地官民的格律知識有進一步的普及?實際上,政府機構、廟宇、大專院校在有關方面犯下的謬誤,依然時有所聞,貽笑大方。舉例而言,沙田車公廟在2007年維修時增設六副對聯,如「繞繞祥雲融滙城門河水;浩浩靈氣車公鎮護沙田」、「晨鐘振奮工商界;暮鼓黃昏報平安」等,平仄詞性皆有問題,因數年來一直為各界詬病,才終於置換。又2022年為慶祝香港回歸25載及「監獄署」改名為「懲教署」40周年,懲教署、中西區民政事務處等組織合辦「如意宮燈展覽」,展中當眼位置有一副直式對聯,其右為「賀懲教並重四十年」,其左為「慶香港回歸廿五載」。其格律、對仗之問題固不待言,甚至出現上下聯錯置的情況,頗受批評。可見九龍寨城公園事件的教訓,早已被遺忘。

姑勿論普羅大眾,即使政府及各級教師,對於對聯和口號之區別不甚了了者,依然屢見不鮮。很多人視押韻為文學水平的體現,誤以為對聯也須押韻,某些展覽以短聯為標題,其句首、句尾用字竟也同韻或同攝;卻不知道對聯句首末字為仄,句尾末字為平,平仄不僅不通押,甚至最好還要避免韻母相同相近,否則畫蛇添足,音調庸俗,接近沈約「八病」中的所謂「正紐」病。但是這種情況,不僅在香港,甚至在兩岸四地可謂比比皆是。詩詞聯格律的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如今,傳統文學的重要性再度為社會所重視,但人們每每依然不得其門而入。有見及此,我們舉行這次講座,重新審視20年前的那段往事,望不僅能俾有志創作之朋友學習撰寫方法,同時也嘗試喚醒社會大眾的記憶,並籲請相關部門、機構及社會大眾以史為鑑,不宜忽略舊體詩詞聯語知識之傳承。

註:

  1. 如近人周鍊霞(1909-2000)自度曲〈慶清平.寒夜〉云:「幾度聲低語軟。道是寒輕夜猶淺。早些歸去早些眠,夢裏和君相見。◎丁寧後約毋忘。星眸灩灩生光。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全作共有六個六言句、兩個七言句,全部合律。當時和詞甚多,也未因其為自度曲而隨意出律者。

「詩聯不厭改──九龍寨城公園落成初期新鐫詩詞聯語指瑕」講座系列 3

附錄:黃坤堯教授撰〈九龍寨城公園碑記〉

九龍寨城依山臨海,地平土堅,與香港之紅香爐山隔海對峙,扼維港咽喉,風景佳勝。東望鯉魚門,直出大洋,西臨尖沙嘴,內通虎門,海闊灣長,形勢險要。自香港割讓以後,清廷遣大鵬協副將及九龍司巡檢進駐九龍村寨,捕盜緝私,保境安民。爰有修城築砲臺、鞏固海防之議。九龍寨城肇建於道光廿六年,翌歲一八四七年落成。城內建武帝廟、龍津義學,屯兵操練,移民實邊,海濱鄒魯,振興文教。其後英國展拓界址,及於新界,惟清廷堅持保留九龍寨城及舊碼頭一區,以便官民照常行走。一九四二年日軍拆毀城牆,修建啟德機場。戰後居民漸多,習稱九龍城寨,佔地二萬九千平方米,入住三萬三千人。一九八七年初,港英當局徵得中國政府同意,宣佈清拆九龍城寨。一九九四年清拆完成,香港建築署乃興建九龍寨城公園,與賈炳達道公園連成一體,展現龍城新貌,更添遊樂之所,懷古欽風,功莫大焉。

九龍寨城迭經拆建,古蹟漸湮,倖者存衙門古井、石碑柱礎而已。一九九零年五月,建築署仿清初園林風格,修築亭臺廊榭、假山奇石、花木魚池、叢林瀑布等,宛然畫境,洗滌心靈,得山水之真趣,發思古之幽情。園中迴廊繞翠,亭榭命名皆屬寨城聞人,如玉堂亭乃因寨城守將張玉堂,冼斌溪則為龍津石橋序之作者。園內路徑保留五十年代舊名,如光明路、龍城路、龍津路等,舊家雲鶴,依稀可辨。寨城公園以南北二門為主軸,其他乾門、艮門、巽門等皆循古制,兼重山水氣脈。園西玉堂亭為制高點,峰巒草樹,山石犖确。沿冼斌溪而下,溪堂信步,泛采流波,山色空濛,涼風習習。長廊盡處池臺挹翠,水面清圓,龍南榭翼守西南一角,觀荷聽鳥,尤為閒雅。園中衙門乃昔日大鵬協府,三進四廂,頗復古貌,陳列文物,備見幽深。旁為廣蔭庭、竹桐軒、六藝臺等,園中有園,時花異卉,盆景琳瑯。園東松崗有敬惜字紙亭,張玉堂舊刻銘碑尚在。北上邀山樓,獅嶺寓目。旁為童樂園、弈園、橘中秘亭,生肖雕像按堪輿術數排列,棋壇比弈,童叟相歡,各得所樂焉。園中八徑縱橫,輪椅可達,傷健同行,皆無罣礙。于今合浦珠還,詩聯增價,康文署執事諸公乃廣邀題墨,發揚文采。懷故國之旗鼓,賞歸璧之魁星,風景已殊,山河再造,故城新貌,掩映多姿,四時佳日,盍興乎來?甲申秋初黃坤堯撰。(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