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舜:寨城公園新鐫詩詞聯語 慘遭四大專家評為失格?

──「詩聯不厭改」講座錄

九龍寨城在兩岸四地甚為知名,遺址所興建之公園也參與了香港國際形象之建構。若因園內詩聯撰寫不慎而產生格律訛誤、進而貽笑大方,香港所承受的損害遠非木石毀棄之費用可以彌補。

編按:1995年8月,九龍寨城公園竣工,當時園內各處展示了一批新鐫於木石之聯語及詩詞作品。但此後不到數年,這些作品絕大部分遭到有關部門移除、置換。究其原因,乃是格律每有瑕疵。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陳煒舜副教授到樹仁大學簡介該次罕為人知的往事,並以當日拍攝之照片為據,逐一分析這些作品的格律問題,並提出修訂建議,籲請相關部門、機構及社會大眾不宜忽略舊體詩詞聯語知識之傳承。本社獲授權轉載分期陳煒舜教授的發言全文,以饗讀者。標題為編輯擬。

「詩聯不厭改」講座海報。(香港樹仁大學圖片)
「詩聯不厭改」講座海報。(香港樹仁大學圖片)

1995年8月,九龍寨城公園竣工,當時園內各處展示了一批新鐫於木石之聯語及詩詞作品。但此後不到數年,這些作品絕大部分遭到有關部門移除、置換。究其主因,乃是格律每有瑕疵。

近10年來,我忝列公共圖書館「全港詩詞創作比賽」評判團之末席,而幾位資深評判當年皆擔任康文署中文評審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委會)之委員,親身參與了寨城公園落成初期之詩詞聯語的置換工作。親炙之下,我得悉事件始末,深以為應將當年情況廣而告之,一來籲請相關部門、機構及社會大眾不宜忽略舊體詩詞聯語知識之傳承,二來可作為教材,俾有志於詩詞聯語創作之朋友學習撰寫方法。

這個想法得到了各位評判的支持。職是之故,本次講座在簡介這段罕為人知的往事後,以當日拍攝之照片為據,逐一分析這些作品的格律問題,並提出修訂建議──如此建議並無他圖,僅為學習者在認識原作紕繆的同時,提供建設性參考而已。本文為香港樹仁大學「大一國文學術周講座」(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19:00-20:30)之講稿,講座由何嘉俊、周國良二位教授策劃、主持。撰稿過程中,得到何文匯老師及黃坤堯教授、劉衛林教授的大力幫助。在此謹致謝忱。

一、引言

香港特區政府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康樂文娛設施,並興建、管理全港多個公園,為市民提供消閒的好去處。該署轄下的公園,特別是中式庭園,大多設有對聯、匾額和題銘等作品,以襯托園內不同的景致。九龍寨城公園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寨城原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乃寶安縣大鵬協府,管治深圳大嶼山一帶,為清軍防衛要點,二戰結束後淪為「三不管」地帶。1980年代末,香港政府分階段清拆九龍寨城。

1990年5月,建築署制定寨城公園之初步方案,認為此地宜建中國式園林,不但具遊覽價值與教育性,還可存寨城之精神。1993年1月,建築署派遣5位建築師前往中國內地考察,咸以為清初是中國園林黃金時代,遂定為城寨公園之設計風格。1994年5月,建築署着手興建公園,至次年8月竣工,佔地2萬9000平方米,12月正式開幕。公園參照了江南園林的設計,以舊衙門為中心,共分為8個景區,曾在園藝博覽會中獲獎。各個景區中皆陳列了今人新撰的若干門聯、楹聯乃至詩詞。

鮮為人知的是,公園由建築署始建時陳列的對聯與詩詞,絕大多數皆在新世紀伊始遭到康文署移除。究其原因,絕非雕鐫製造不精,也較少關乎內容,歸根結柢,乃是格律上出現了為數不少的瑕疵。故而不得不忍痛置換、及時止損。在不諳格律者眼中,如此舉措固然浪費公帑,對於撰寫者的情感也不無傷害。不過,撰寫者採用的本為詩詞聯語形式,而完成的作品竟不符合格律規範;如此縱以「雅俗共賞」為說,恐亦不得。九龍寨城在兩岸四地甚為知名,遺址所興建之公園也參與了香港國際形象之建構。若因園內詩聯撰寫不慎而產生格律訛誤、進而貽笑大方,香港所承受的損害就遠非木石毀棄之費用可以彌補。在這次講座中,讓我們審視當年遭置換之作品,分為單句聯、複句聯、詩詞3部分,逐一分析其格律缺失,庶為來者昭示鑑戒。

1989年的九龍寨城。(Wikimedia Commons)
1989年的九龍寨城。(Wikimedia Commons)

二、九龍寨城公園詩詞聯語置換事件概述

2002年10月1日,香港康文署組成中文評審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了4位來自本港各大專院校的教師,亦即何文匯教授(中大)、劉衛林教授(城大)、黃坤堯教授(中大)與韋金滿教授(浸大)。幾位委員皆曾長期擔任香港公共圖書館(及其前身之一的區域市政局圖書館)自1991年開始舉辦之「全港詩詞創作比賽」的評判,於詩詞聯語格律允稱專家。

2003年,評委會為康文署轄下18個公園中的對聯、匾額、橫額及其他文學作品進行評審建議。委員於2003年先後3次造訪康文署的公園,發現其中9個公園內共22副對聯、1個匾額及7項其他文學作品出現了問題。評委會建議署方分兩階段進行改善工程。第一階段是為九龍寨城公園的對聯進行改善工作。第二階段將為荔枝角公園及其餘康樂場地內的文學作品進行改善工程。

各委員的評審意見,主要是就格律而論,包括格律不合、對仗不工、用字不當、犯孤平等方面,亦偶爾就論文字內容,包括語句不佳、格調低、文句劣等方面。茲將這些詩詞聯語及相關評語製成表一如下:


整體而言,評委會對作品的審議只以是否合乎格律為標準,如果文字平庸而格律無誤者,依然保留。就九龍寨城公園的改善工程而言,初步計算共需更換9副對聯,移走一副對聯,及增添兩副新的對聯。所需工程費用為13萬元。須更換之牌匾、對聯及題字等物品,乃是在多年前建設各公園時加設的裝飾,署方並沒有個別對聯裝置費用的紀錄,且多年來已裝設於有關公園作裝飾。此時更換,署方會將這批物品按一貫程序予以註銷。

據最後統計,九龍寨城公園建築初期之詩詞聯語,需要移除者共有14件/處(不計題匾及古人作品),其中同一篇公園碑記分別鐫刻於兩處。新聯共計10副,是由評委會邀請名家,每人提供一副對聯,以供委員會選用(若不適用,將不會採納)。撰聯者包括台港著名大學教授、詩人汪中、羅慷烈、文幸福、洪肇平、何乃文及4位顧問委員。最新配置情況於2004年5月4日確定。此外又補入碑記一篇,由黃坤堯教授撰稿。茲將置換情況另列為表二如下:

事件發生後,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香港媒體的關注。如《壹週刊》記者於2004年4月7日致函時任中文大學教務長的何文匯教授,列出8個相關問題,提出訪問請求。何氏逐一答覆了這些問題,且針對「那些對聯如何不對」一問舉例,並以括號內文字加以評說。如:

山川朋友文章三樂;煙霞風月晴雨六宜。
(「山川朋友」不合平仄規律;「六」字平仄雖對但不悅耳。)

此為荔枝角公園所有。詩詞聯格律知識雖不困難,卻也並非可一蹴即就。限於篇幅,何氏回覆可謂芟繁就簡。進而言之,此例的格律當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但「山川朋友」為「平平仄仄」,自然失律。至於「仄仄平平」句式,第一字固然可平可仄,故「晴」字可以平聲居仄位。但第三字為平位,最好不用仄聲字,以致仄聲過多,不夠諧和;但「六」為陽入,屬仄聲,故不宜用。又如:

縱目獅山遠;仰首明月高。
(「目」與「首」兩字平仄不符。)

此為九龍寨城公園所有。「目」為陽入,「首」為陰上,皆屬仄聲,因此平仄不符。我們稍後另詳。至4月22日,《壹週刊》則題為〈政府附庸風雅浪費公帑〉,其引言云:

「縱目獅山遠,仰首明月高。」這副懸掛在九龍寨城公園的對聯,驟看意境深遠,但原來平仄不符,雖然只有國學水平甚高的人方懂得「抽秤」,一旦被發現,卻突顯香港的文化水平低落。特區政府最近終於知醜,除臚列全港18個公園共22副失格楹聯,還找來正音專家替換新聯,無端浪費公帑約29萬。

傳統園林中擺設詩詞聯語是很正常的安排,「附庸風雅」之類的措辭,未必合適。且詩詞聯語出現格律問題,過在建築署,康文署加以置換,乃是及時止損。若謂兩個政府機關在造園初期溝通不足則可,若表述為因「附庸風雅」而「浪費公帑」,無乃過於籠統,甚或令讀者產生誤解。該報道又云:「……『灰瓦粉牆挑綠樹,紅花青草踩石城。』何博士指下聯的『石』字與『綠』字平仄不對。還有『大鵬驟看舞紅日,飛虎咆哮動引擎』的對聯,『驟看』與『咆哮』,『紅日』與『引擎』均出現對仗問題。而且機場已遠,啟德再看不到上述景象。」

同日的《東方日報》也以〈康文署花29萬換不合格對聯〉為題,報道此事云:

中文的意境高深,楹聯更是講求平仄工整對稱,句句斟酌,字字珠璣,非打油三腳貓功夫可以冒充。不過,康文署轄下全港18個公園多副對聯,便出現平仄不符、對仗不工整等問題。經中文評審顧問委員會4位大學教授評審之後,53副楹聯之中共有22副因平仄不合要「出局」。

九龍寨城公園是重災區,共有10副失格,全部出於建築署一位已退休的高級建築師手筆。荔枝角公園則有5副「肥佬」。康文署要額外花費進行換聯,浪費納稅人29萬公帑。本港的中文水平低落,文字功夫歷練不足,畫虎不成反類犬。

回答《壹週刊》提問時,何文匯教授還指出雖然現在懂格律的人很少,卻並非所有人都不懂。如果被有識見的遊客批評,影響不佳。大家都希望香港好,此舉花費不算多,卻能提升文化水平,是有其必要的。不僅如此,分析這些對聯、詩詞的瑕疵,並提出修訂建議,如此當可讓我們在錯誤中學習──無論是在文學文化方面,還是行政管理方面。

註:

1. 此聯寫於紙上,貼於衙門兩側,應為2003年之春聯。

「詩聯不厭改──九龍寨城公園落成初期新鐫詩詞聯語指瑕」講座系列 1

系列文章:

〈創作對聯有什麼要求?寨城公園初期的單句聯有什麼問題?〉(3-2)

〈寨城公園複句聯、詩詞指瑕 陳煒舜:詩詞聯格律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