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民間碳排放交易平台 為大自然盡一分力?

「碳中和」的責任不應該完全落在國家和大企業身上,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個人也應該有所擔戴。有心人若要鼓勵市民着重環保,有什麼可行辦法?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三國演義》中,劉備臨終前向兒子劉禪說的最後一番話。套用到環境保護上,「碳中和」的責任不應該完全落在國家和大企業身上,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個人也應該有所擔戴。國家和企業做大事,有大交易平台,交易數量以噸作單位計算;個體只能做小事,以百克千克作單位。

筆者嘗試舉兩個例子解釋:若食用本地飼養的大閘蟹,取代江蘇省陽澄湖運來的品種,便可以節省運輸過程中產生的700克碳排放。這看似是小事,但港人每年消耗過千萬隻大閘蟹,700克乘以1000萬隻便等如700萬噸,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另一個例子是二手手機。為什麼手機商從前喜歡找香港作首發地方?這是因為香港人對新產品充滿好奇心,追型號、趕潮流,是不爭的事實。新手機購入後,舊手機便會打入冷宮,過幾年只會淪為垃圾。為什麼不能好好利用它呢?這些舊手機對於第三世界並非過時產物,而是恩物,香港人平均一年多便會更換手機,數量也達幾百萬部。若將數量減下來,二手機的市場交易和處理也會省下不少碳排放,估計那裏也有百萬噸碳排放的數量。

若有些有心人鼓勵市民着重環保,每食一隻本地飼養的大閘蟹和交易二手機,有一些碳積分能獎賞他們,這些碳積分可以換取一些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絕對能鼓勵個人參與。而參加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公司,又能得到ESG中社會責任的績效,是一個多贏而沒有輸家的設計。今天互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的交易成本和效率,參與的人足夠多的話,肯定不是小善而是大善。

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及灼見名家立場無關。

作者簡介

邵志堯博士為大灣區碳中和協會理事、大灣區碳中和協會發起人及創會會員沛然環保(股份代號:8320)高級顧問、多家大學客座講師、全球零碳聯盟專家委員,現職香港華業金控集團負責人員和兼任宏海控股集團(股份代號:8020)。邵博士取得香港理工大學建築測量專業文憑、南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獲取英國特許房屋經理學會會員以及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專業會員資格。他於地產行業擁有逾30年銷售及市場推廣、項目管理及顧問服務經驗,曾於多間主要地產發展商任職,包括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港陸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現稱中泛置業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新昌營造集團。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