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藥成為香港新興支柱產業──給財政司司長的信

隨着大灣區鄰近地方快速發展、國際形勢變化,加上3年疫情影響,香港四大支柱產業正面臨重大挑戰,有必要發展新的支柱產業。中醫藥在世界的需求正不斷增加,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2022年4月,時任行政長官表示在2020年已經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體系,但在過去兩年我們看到的是:

一、西醫增加本科生資助學額,而中醫卻是減少本科生資助學額;

二、醫院管理局在2021至22年度獲撥款830億元,中醫大約只佔2.3億港元(即0.28%);

三、正在動工興建的首間中醫醫院,造價約86億元,而政府為兩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預留約5000億元,中醫與西醫比例約為1:58.13;

四、4個中藥行業(製造、中藥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的發展停滯[1]

港發展步伐遲緩 澳發展定位清晰

在對岸的澳門,政府在1999年已正式將中醫藥服務引入公共醫療體系中[2];2002與2019年的《施政報告》更提出經濟多元化政策,明確提出支持中醫藥行業及列明中醫藥相關工作時間表。2010年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在國家科技部同意後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3],2011年4月又與廣東省合作成立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截至2022年9月底註冊企業已達229家,產業鏈覆蓋中藥製造、醫療器械、生物診斷、養生保健等各領域。

中醫藥業如何成為支柱產業?

目前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隨着大灣區鄰近地方快速發展、國際形勢變化及疫情影響,面臨重大挑戰,香港有必要發展新的支柱產業[4]

3年的疫情,中醫藥展現了顯著的醫療功效,而中醫藥在世界的需求亦不斷增加,且香港的醫療體制與外國較接近,所建立的西醫與傳統中醫並行的模式,亦較易為世界其他地方所接受,有利於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發展中醫藥將具備極大潛力,基於澳門已立足於「科技創新」,香港不妨加大資源集中於自身在傳統中醫的優勢,把傳統中醫藥發展為新興的支柱產業,除了支持固有的支柱產業,也與澳門的中醫科技相互輝映,融合祖國醫學「傳承」與「創新」共同發展的大局,具體建議如下:

一、傳統中醫藥主要是在保留與推廣中醫藥原有的內涵與元素,在臨床診療、教育及人才培訓、傳統中藥鑒別、加工、炮製與製劑(丸、散、膏、丹、湯)[5]等三大方面著手,以「傳承」為前題,發展香港成為「傳統中醫藥中心」,透過「一帶一路」,發揚傳統中醫藥的臨床優勢與文化軟實力;

二、成立傳統中醫藥發展專項,訂立發展目標與時間表,並給予足夠的資源支持專項發展;

三、匯聚本地與內地傳統中醫藥人才,提供優厚的條件與支持,令這些人才得以保留,並在第一項所列的3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揮;

四、致力把第一項所列的3個方面融入公營醫療體系、中醫醫院與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令傳統中醫藥得到足夠的支持與充份的發揮;以及

五、致力傳承老中醫思維與學術及中藥傳統工藝(鑒別、加工、炮製與製劑)。

期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在制訂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把傳統中醫藥放在香港的長遠發展[6],讓中醫中藥業界為香港畫出亮麗前景盡最大力量。

註:

  1. 鄭宏泰,為設廠規範及藥品註冊「拆牆鬆綁」,灼見名家,2022-12-21。
  2. 高勝文、容詠欣、蔡通、陳劍威,「走出去、引進來」:「一帶一路」倡議下澳門中醫藥業發展模式研究,《行政》第32卷,總第123期,2019,No.1,p.21-40。
  3. 羅樂賢、呂開顏,澳門中醫藥發展概況及建議,發展策略,第19期,2015,p.43-53。
  4. 鄭宏泰,把中醫藥業發展為香港支柱產業,灼見名家,2022-11-09。
  5. 澳門的中醫藥發展,以「科技」為前題,著力發展中醫藥科研、中醫中藥研發、中成藥製造、中醫藥現代科學等方面並成為產業的主要組成元素。
  6. 過往多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是以「中醫醫院」與「中醫藥發展基金」為主要內容,但僅此兩項未必能令中醫中藥業界真正看到政府發展祖國醫學的決心與遠見。

作者簡介:

曾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任職中醫博士後研究員,從事中醫經典及臨床研究,其後於香港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任職中醫服務主任、高級中醫師、高級中醫師培訓導師統籌,目前為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中醫業小組委員會委員、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藥管理小組成員及中醫醫院籌劃使用者小組(科研及培訓)成員。

通訊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