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由即日起至3月29日一連3個月於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展出70多件由四川省成都金沙及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珍貴國家文物和7件香港出土的文物,是發展局自去年11月中與國家文物局簽訂《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後,首個雙方合作的大型國家級文物展覽。
是次展出的文物當中有14件為首次抵港的一級國家文物,國家文物局更罕有地批准部分香港出土的文物一同參展,讓市民可將之與金沙及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作比對,了解和體現中華古代文明起源的「多元一體性」,進一步推動內地及香港在文化及考古歷史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主任蕭麗娟指,2001年發現的金沙遺址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數以萬計,包括以象牙、金、銅和玉石製成的祭祀器物和生活用具,顯示古蜀先民善於以功能劃分居住地方,如祭祀區、宮廷區、墓葬區及居住區等,是繼三星堆文明後,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另一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屬重大考古發現。
她指,是次展覽由挑選文物、撰寫文稿、運送文物及布展花了接近大半年時間,展出的文物包括古蜀時期的金器、銅器、玉器和石器等造工精美、形態獨特的祭祀器物和生活用具共73件及1件複製品,當中最值得注目的為金沙遺址中最重要的國寶級文物「太陽神鳥」金箔飾複製品,其四隻神鳥圍繞着12道太陽光芒飛翔的獨特構圖,被認為是對太陽的崇拜,和象徵日月四季的循環,而厚度只有0.02厘米的它工藝之精湛令人驚嘆,出土時更是揉成一團,經考古人員修復才回復原貌。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謝林是次亦親自來港參與布展工作。謝林透露,朱章義是唯一一位親身經歷過三星堆和金沙兩大遺址發掘的考古學家,從發掘三星堆的青年考古學生,到成為抵達金沙遺址發掘現場的第一人,對三星堆和金沙都是認識最深。
朱章義指,是次挑選文物的過程主要考慮能反映金沙文化特點為主,與香港7件出土文物作比較時亦可以看到比較相似的地方,反映古蜀文化和當時其他區域文化或已互有交流。而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器逾200件,是目前夏商時期考古遺址中發現數量與種類最多的一個,是次展出的出土金器還包括兩件國家一級文物:金人面像和蛙形金箔,後者為該遺址中出土的8件蛙形金箔中品相最好的一件。
是次展覽除了重點於金沙文物外,同場更有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借出多件館藏,包括青白江區雙元村墓地及成都商業街船棺的漆器及兵器。謝林指,當中不少展品和中原地區出土的文物形態相似,認為在3000多年前不同地區的人民在精神層面和文化認知上或已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