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剛從大阪京都回港,自從日本和香港兩地都在11月放寬了入境政策之後,紅葉季節的京都人山人海,在偶遇了太多次香港朋友之後,大家都笑曰: 「半個香港的人在京都,其他一半在來京都的路上。」 此話雖是戲言,但是對香港人當前幾乎人人奔赴日本旅遊的熱潮真的是絕好的形容。紅葉季結束後,又將迎來聖誕、元旦及中國新年兩個長假,這個熱度也只會越愈來愈高。
大阪關西地區一向來是香港人去日本的首選之一,以大阪爲中心,附近的奈良、京都、和歌山和神戶等等都是旅遊熱點。一些朋友除了重訪關西的美景美食,也詢問筆者關西一帶的美術館。筆者建議不妨以大阪為起點,探索附近三個在建築和藝術上都有相當話題的美術館,來一次三天的文青之旅, 讓疫情後的旅途多一些心靈上的探索。 當然,打卡也是免不了的,而這三個美術館顔值均是一流,絕對是隨手一拍,均是大片。
第一天:中之島美術館(Nakanoshima Museum of Art)
香港飛進關西地區的第一站一般都是大阪,那就讓我們就以大阪今年春天才開幕的中之島美術館開始探藝之旅吧。
經歷了40年的規劃和籌措資金的延宕,從昭和到平成再到令和,年號都換了三次,這座美術館絕對是命運坎坷。 它坐落在大阪著名的西洋老建築和文化地標林立的中之島上。中之島,名曰為島,就是流經大阪市中心堂島河上的一個小洲,以橋樑和其他區相連接。 據説,大阪市政府最早構思這個美術館的時候,還是日本經濟泡沫最盛的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日本從政府到民間都雄心萬丈, 美術館提案還在紙上,已得到了很多私人收藏家的捐贈。 然而,隨着泡沫破滅,大阪市政府陷入破產危機,這個計劃被無限期擱置。 一直到千禧年後,仍無法重新啓動。 結果蹉跎到了2016年,總算引入一筆民間私人資金,才舊夢重拾,終於有圓夢時分,並在疫情下開幕,簡直就爲大阪打了一劑強心針。
香港讀者無論是住在熱門的梅田、心齋橋、或是難波一帶,去中之島走一走都是相當方便快捷的。如果是搭地鐵,中之島上的站還是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未入美術館已經先為這趟探藝之旅又添一個網紅打卡點。
中之島美術館毗鄰舊國立國際美術館,以天橋相連。建築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遠藤克彥設計,外形像一個巨大的黑色混凝土盒子,只留下幾個方形和L形的大玻璃開口,讓光線射入,也讓參觀者從內向外眺望中之島及附近堂島河的風景。這樣的外表看似並不讓人驚艷,在中之島這樣一個河流、老建築、樹木交織的地方更顯得有點突兀。 然而,這個簡單而沉默的盒子是愈看愈有內容和味道,它的內部和功能設計是複雜而有深度的。
首先,遠藤特意將它設計成了沒有明確的正面,可以從中之島的任何不同方向進入,也可從美術館出發,走到這個小島上的不同地標,志在讓美術館漸漸成爲一個島上的中心樞紐。 其次,遠藤的核心設計概念稱為「Passage」, 就是「通道」的意思。美術館外部以通道向旁邊其他的建築物相連接。
到了內部,更是用多維的通道,以不同的形式連接去每個樓層的不同方向。它的一樓是極高的中庭,一直貫穿到三樓,可以在電梯和每一個樓層欣賞到通道伸展至不同的方向,配以燈光,呈現出線條如肌理般的美感。 四、五樓是大的展廳,四樓通道是東西向的,五樓則是南北走向, 這樣,參觀者就在整個建築物裏面流動起來,走到建築物的每個角落,並從通道盡頭或開頭的中庭通過玻璃窗的開口延伸收納城市不同的景觀,讓外部的景觀如同美術館的一部分。
此外,美術館外的大草坪位置, 擺放着日本現代藝術家矢延憲司創作的巨大雕塑Ship’s CAT (Muse)──一隻太空員裝束的太空貓,也已經成爲了大阪最熱門的打卡之處。
如果最近到明年初能造訪中之島美術館,有兩個正在舉行的重要展覽值得一看。一個是《勞特雷克和穆夏在巴黎的10年》(Toulouse-Lautrec and Mucha Ten Years in Paris), 勞特雷克(1864-1901)是法國著名的畫家、海報設計和版畫大師。 他爲當時的紅伶演出創作海報,構圖和顔色都讓人耳目一新,故被稱爲「蒙馬特之魂」。 他的創作受日本浮世繪影響,故也極受日本觀衆喜愛和追捧。
穆夏(1860-1939)則是捷克畫家和裝飾藝術大師,在法國求學並成名,是19世紀末興起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的法國代表性人物。 其海報作品大多以女性人物形象爲主, 帶有強烈的裝飾性,運用大量的花卉植物的曲線來構圖。他同樣受日本浮世繪和木刻藝術影響,用色及人體都展現出東方的韻味。
當時法國的香水、化妝品、酒等等都以找到穆夏設計海報爲榮,他的裝飾性設計和風格至今仍對時裝界和插畫界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個展覽從布展到展品的豐富程度來説,都相當有水準。比如為配合一張穆夏當年的香水海報,策展人特意找了當年的原版香水,放在海報旁專門展出,非常有趣味性和話題性,香港的讀者應該會很喜歡。
另一個展覽相對比較專業, 是日本戰後最重要的藝術流派──具體派(GUTAI)的回顧展──《進入未知的世界──具體派:分化和整合》(Into the Unknown World──GUTAI: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具體派於1954年在吉原治良的倡導下於大版附近的蘆屋市成立。「具體」這個名字,就是爲了和當時偏愛西方抽象藝術的日本現代派加以區別。 具體派與其說是一種形式,不如説是日本戰後一批藝術家對體制、社會和藝術的反思,是對當時所有繪畫形式的打破和革新。
關西地區與具體派淵源頗深,此次大型回顧展收集作品之廣,細梳當年之深,絕對稱得上是開幕這一年的重頭大戲。另外,美術館爲了突顯這次展出的重要性,重現具體派1960年的展覽──「國際天空藝術節」的情景,在美術館的樓頂以大量白色氣球懸挂畫幅。當年,具體派邀請西方藝術家參與創作,再加工成巨型畫幅,並以廣告氣球懸掛展示。1962年具體派美術館開幕時,也以氣球懸掛畫幅在空中。 具體派已解散半個世紀,在最近這10年卻愈來愈被認可,作品價格也在拍賣市場上屢創新高,這個展覽實在是一窺全貌的重要展覽,不容錯過。
第二天:佐川美術館(Sagawa Art Museum)
離開大阪,經京都搭乘JR琵琶湖線到琵琶湖一帶,在這個日本最大的內陸湖邊,有另一座很美麗的美術館,正在靜靜地等待着愛建築和愛藝術的參觀者。
佐川美術館在平成10年(1998年)開館,是佐川宅急便物流公司為了慶祝創業40周年在滋賀縣守山市建成。 此館離湖不遠,運用水來造景成景,建築物被一個人工水庭圍繞,因此有「水上漂浮美術館」 之稱。
佐川不僅以建築的美而聞名,它的藝術收藏也很有獨到的地方。此館館藏以三位日本現代藝術家作品為主,分別是畫家平山鬱夫、雕塑家佐藤忠良和陶藝家樂吉左衛門。 這三位在他們各自的界別裏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因此你如果喜歡其中的一位,日本最豐富的收藏就在這個美術館裏。 比如筆者從小就蠻喜歡平山鬱夫畫的敦煌和絲路,一次過在這個名爲祈求和平的館內看到大量最精彩的原作,很是過癮。
若是喜歡日本茶道或是陶藝的香港讀者更是不能錯過這個美術館,日本國内的陶瓷和茶道愛好者對它推崇備至,因爲這裏有一間在水下的展覽廳和一間著名的水中茶室, 展示樂吉左衛門的作品,他是日本擁有450年歷史的著名陶藝家族──「樂家」的現任傳人。
這間展廳和茶室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們均由陶藝家本人設計,以茶道的 「守破離」(遵守、發展、創造) 理念來營造出一個茶道世界和自然及藝術相結合的獨特空間。説到這間水中茶室,樂吉以人坐下的視線應與水面齊平的想法來設計,當你坐下來,就能看見四周水池裏的植物,感覺自己也仿佛成為自然一部分。慕名而來這個茶室的參觀者太多,但只有每周四至周日才有一天五次的茶室導賞, 因此大家千萬要算好日期才前往。
第三天: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
如果說佐川美術館的美是那種自然樸素的日本侘寂之美,那美秀美術館的美就應該是韻味綿長的中國文學和園林之美。
同在滋賀縣,坐落在甲賀市的美秀是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傑作之一。它於1997年11月落成開館,當年已獲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轉眼25年,美秀美術館依然是網紅中的網紅,每年吸引大量全世界的遊客前往。
相信很多讀者沒去過也都見過介紹,貝聿銘設計這個美術館是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為藍本,將他想像中的中國式烏托邦重現在了甲賀的山中。「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為了重現這種花林夾道,柳暗花明的感覺,貝氏為美術館做了一個很特別的設計。 參觀者到美秀,首先需到類似村口的接待處,車輛也都只能停在此。購票之後可以轉乘接駁車,或沿一條步道步行前往美術館。
這條步道兩邊按照日本的傳統種滿了櫻花,每當春天到來,粉櫻如雲,就如桃花林一般。然後,步道接上一條長長的隧道,隧道模擬山洞的感覺,卻用了現代的材料,閃爍着銀色的、如同通向未來世界般的光芒。這條隧道故意設計成了彎曲的形狀,因此,在進入的一端,無法看到出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參觀者追隨光線的指引,最終走出隧道進入延伸出的吊橋,吊橋指向一座歇山式屋頂的「殿堂」,這裡便是建築師創造的理想彼岸,也是美術館的入口。如是,參觀者才如《桃花源記》 中的漁夫般最終抵達美術館和它所隱喻的烏托邦。
美術館只見正門和部分建築墻體,因爲主體的80%都隱藏在了山中。據説,爲了達成建築和自然融合這個理念,當初先是沿山體挖出空間來建造,等到主體落成,再重新把泥土填回,並補種樹木。「我相信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物,能讓人覺得是經過精心設計後而誕生的,我肯定來這裏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令此美術館與自然融為一體。」貝聿銘如此闡述他的設計理念。
正門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月門設計,但以玻璃為圓,如窗戶一般,打破室內和室外的界限,讓光影重重地融合。 因著這個設計,能從正門一直看到大廳的一大幅落地玻璃,再望到大窗外一棵姿態優美的羅漢松和遠處的群山。據説這棵羅漢松是貝氏親自挑選的,連栽種的位置和角度都由他親自督導,力求從大廳或入口望進去,就是一幅美麗的如黃山迎客松般的卷軸美景。 窗中借景,本是中國蘇州園林最傳統的手法之一。貝氏從小在自家蘇式園林中長大(著名的獅子林就是他家的祖產),在美秀這個項目中,根本是把他一腔對故土的記憶和初心都放入了他的建築設計中。
美秀博物館的建築太有名,搞得很少有人提到館內的藝術品,實際上該館的藝術收藏也有相當高的水平。 美術館的創辦人──日本宗教團體「神慈秀明會」的小山美秀子女士生前極喜愛收藏世界各地古文明的藝術品,藏品多達3000多件,並多為精品。其中犍陀羅藝術、古埃及雕塑收藏更具有頂級水準。 比如館內地庫的那件高達2米的犍陀羅佛陀立像,在筆者眼中就是所見過最美的佛像,真正是鎮館之寶, 每次去美秀都看到邁不開步子。
犍陀羅指的是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今天的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東北地區,當時因爲地處印度與中亞、西亞交通樞紐,並長期受馬其頓王國統治,佛像藝術便較多地吸收了希臘式雕像和浮雕的風格,又稱「希臘式佛教藝術」,這尊佛陀是這類風格最突出鮮明的典範。我們一般所看到的佛陀造像都是莊嚴的,而這尊佛陀是如此之俊美,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美秀美術館當前在展的秋季特別展《中亞──與文明的連接》也展出了大量的中亞古物和通過絲路對中國、日本等地器物的影響,其中一些展品相當精美別致。可惜此文刊出之時,這個展覽也即將結束。而美秀也將在12月12日進入冬季休館狀態,直到明年3月再見。 春天櫻花綻放,是造訪美秀最美的季節,也是美秀最繁忙之時,讀者們趕緊訂好行程,一睹這山中的「桃花源」吧。
行程小Tips
三家美術館的參觀具體資訊都可在網上查到,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 交通方面,如果讀者是在大阪機場租車自駕,建議直接以大阪為起點,可考慮其中一晚在琵琶湖邊住宿,既能欣賞大湖美景,又方便前往兩家都在滋賀縣的佐川和美秀美術館。但如果讀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就還是以京都為據點,分兩日前往兩家美術館爲好。
另外要留意的是,三個美術館都在周一閉館,千萬不要去摸門釘。在開館日,也要注意下午一般都早早地截了最後進舘時間,請不要把日本當香港,不要把行程排得太緊密 。
如果從大阪往西,也有另外幾個建築和藝術品都很值得稱道的美術館,比如安藤忠雄設計的兵庫縣立美術館,但那又是另一趟探藝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