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市二區均與海洋文化有密切關係,原因是嶺南北為五嶺,南為大海,就是九市二區之所在地。溯古尋根,顯示了古嶺南人(其中有古越人)與海洋文化是淵源甚深。如古代中國航海的石錨於北美加州淺海發現,又西沙群島發掘出古越人的文物如梯形石斧等。古越人文物的出土,可作佐證。黎澤國(2021)認為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支脈,包括港澳文化在內。本文是以廣府、客家、潮汕等文化組成為嶺南文化一說為主。
共建人文灣區的重要
《規劃綱要》第八章第二節,明確說出「共建人文灣區」的4個重點: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筆者認為塑造灣區人文精神至為重要。《規劃綱要》將「塑造灣區人文精神」的人文精神元素統整為3個類別:第一類是實體文化元素;第二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實體文化元素即文物古跡、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即嶺南文化的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規劃綱要》第35頁特別指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推動廉潔化風成俗。」
廉潔元素是最重要,廉潔文化正就是國家所推動弘揚。灣區人文精神塑造成功,隨而文化認同及國民身份認同亦悠然而生,人們體現了對大灣區的歸屬感,確認了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認同及國民身份的認同。
人文灣區的海洋文化與嶺南文化
葉曉芝(2020)引述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鳳蓮於嶺南文化與灣區建設研討會中的總結:「嶺南文化是一種商業文化,是一種平民文化,是一種海洋文化。」龍登高謂:「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境內各民族文化及其與外來文化不斷文流、整合和發展的匯萃。」中華文化就是含多種中華本土的文化,海洋文化及嶺南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可以從《規劃綱要》所提及的嶺南文化及海洋文化,便可以領略到兩者於人文灣區的重要。如《規劃綱要》頁12提及「建設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城鄉」,這是人文精神元素的實體文化元素。《規劃綱要》頁35又提到「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聯合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這是人文精神元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
《規劃綱要》頁36指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澳門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遊,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鼓勵香港發揮中西方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人文精神元素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規劃綱要》頁50指出打造優質生活圈是「高標準推進廣州南沙城市規劃建設,強化生態核心競爭力,彰顯嶺南文化、水鄉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建設國際化城市。」《規劃綱要》特別提及嶺南文化、水鄉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彰顯三者對灣區人文精神的重要,是九市二區的聯結紐帶。
如陳乃剛(1997)所說:「在大約3000年的嶺南歷史進程中,海洋文化作為一種奇特的催化劑,激發着加強着嶺南文化的獨特性和優勢,這就是海洋文化與嶺南文化之間頗為微妙複雜、但卻明顯地貫串始終的關係。」
結語
誠然,我們確實需要海洋文化與嶺南文化作為大灣區發展的催化劑,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同體的軸心。在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等4方面,助其發展成功,成為從無到有的粵港澳大灣區,躋身成為世界4大灣區的一份子。
參考書目: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9)。《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國務院。
2. 陳乃剛(1997),〈海洋文化與嶺南文化隨筆〉,載《嶺嶠春秋──海洋文化論集》,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頁70。
3. 葉曉芝(2020),〈打造嶺南文化高地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載《廣東經濟》,2020年1月,頁68-69。
4. 黎澤國(2021),〈嶺南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載《特區實踐與理論》第一期,2021,頁101-109。
5. 龍登高(1997),〈中華文化海外播遷的歷史演變〉,載《嶺嶠春秋──海洋文化論集》。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頁18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