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基石:「字道」教育

「字道」能挖掘漢文字的文化內涵,具有配合展現國家文化、強化國民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優勢,是發展國家軟實力的有效工具。

這個10月是一個熱鬧的10月,先是二十大召開及國家主席在會上發表工作報告,繼之而來的是新任特首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於這兩份報告,不同界別的人士,有不同的關注點。因本港新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筆者不期然的對這兩份報告有關文化的內容產生興趣。

兩大報告  強調文化自信

習主席的工作報告,與文化有關的是報告中的第八項「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的闡述。他很清晰地提出要透過文化教育,建立民族的自豪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承傳與創新。

至於特首的《施政報告》,與文化有關的是基於要「對接國家戰略,增強發展動能」而推動文化發展,計劃為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重點在藝術、演藝及文藝的發展,目的在培育多元人才及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對於配合國家的「育新人,興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安排,大抵是擺放在「教育增能」下的「在中小學階段大力推動STEAM教育的「A」,即藝術教育之內了。

國家於2021年4月發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對未來五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提出了23項具體要求。在23項要求中,當中的兩項是「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及「中華古文字承傳創新工程」。回應「十四五」的重點項目,香港教育局把STEM,變為STEAM,並着力提點學校在傳統的中華工藝製作、表演藝術及書法方面的活動發展。對於這些活動,老師的反應是既來之,則安之。只要安排一些中華工藝式的製作、表演藝術、參觀文化中心、或組織書法國畫的興趣班便行了,其實教師該考量的是「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漢文字的推廣

筆者日前收到國內友人傳來一份在寧波大學舉行的「字道:溯源與拓展──漢字設計的現代之路藝術展」展覽和論文資料。細看標題,你會發現這並不是書法展覽,而是展出以漢字作為設計元素的藝術成品,並以漢字作為設計元素的技術發展和視覺呈現的變化,作為研討主題的一次展覽。換言之,這是以「漢字作文設計基本的視藝作品」的學術性活動。筆者收到這份資料的第一個感覺是:我們是不是可以在語文教學時,配合文化藝術,進行溯源與拓展式的「字道」教學呢?

漢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在提高國家文化的進程中,漢語言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漢字作為設計藝術的「字道」作品,更是「展現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實體。「字道」在香港,其實並不是全無根基,香港在60年代以「平安」二字組成的「平安小姐」,在宣傳和推行「清潔香港運動」,歷時十年,人人皆受其影響,該算得上是「字道」的經典了。2019年,饒宗頤文化館也曾舉辦過具有字道性質的「校際漢字設計比賽」。比賽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探索漢字的智慧與美感,將創意融合在漢字設計中,加深對同學對漢字及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知。」(註)這是「字道」的基本目標,也是字詞教學活動的創新。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具有視覺語傳達的特質,它展現着中華民族的歷和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產業,承傳無盡的文化內涵。要強國,除了需要,經濟、科技、軍事的硬實力外,更需要文化、教育、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國民素養的軟實力。「字道」能挖掘漢文字的文化內涵,具有配合展現國家文化、強化國民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優勢,是發展國家軟實力的有效工具。

香港的學生,對於自己祖國的文字,表現愈來愈冷漠,這可從他們以差不多先生的態度對待錯別字便可見一斑。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是不是該考慮調適我們的字詞教學呢?

建構學生對「字道」的興趣,其實很容易,你有考慮過請學生把自己的名字,進行溯源與拓展,然後設計一件可供展覽的作品嗎?

參考資料:https://www.jtia.hk/exh_hanzi-design-competition/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