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與巧勁 中國經濟戰略的調整

貪污是一種市場受到政府權力干擾扭曲後,順利運作所需的潤滑劑,缺此,經濟活動可能變得呆滯,各官員變成不敢做事或不肯做事。
中央政府屢次提出,中國經濟會進入「新常態」,增長率不會如過去那麼高。股市從去年到今年6月急漲超過一倍多後,回落四成,期間出現中央「暴力救市」,接着人民銀行又變相把人民幣貶值3%有多。
 
以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幾乎毫無影響,但現在世界經濟的增長卻近半要靠中國支撐,中國的 GDP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去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些因素,在在都使人不斷要問,中國經濟往何處去?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如何?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能靠信口胡說,要靠定量分析及了解中國國情,也要看其未來發展策略,缺一不可,否則又會如過去30年來大多數西方評論家一樣,幾乎全錯。
 
定量分析需要數據,但對沒有使用數據經驗的人而言,他們可能根本不知哪些數字可疑、哪些可靠?中國的確有些數據我們要小心看待,例如,政府的財政常有不納入預算的神秘開支;地方政府上報生產時,有時為求表現,會誇大數據,但涉及稅款時,個人或政府又有誘因壓低收入;進出口貿易中,有個別情況顯示出,有人把同一貨品出口後又再入口,以圖人為造大出入口數據。
 

孩子教育 最大投資

 
此類問題,在尚未算發達的國家十分普遍,但卻並非無法估量其影響。例如,進出口皆被造大卻未必能造大外貿盈餘,後者是出口與入口的差別,涉及要拿得出來的真金白銀,而且 GDP 並不直接受出口或入口影響,只受貿易的盈餘或赤字影響。
 
其實,GDP 數據最大的誤區,在於不少生產活動都不可能納入 GDP 的計算之中。本來,GDP 是社會生產總量的價值,但這些生產必須經過市場的交易才能記錄下來,例如在家烹飪是有價值的生產活動,但它不會記錄下來,但到飯店吃飯的開支卻納入了 GDP。
 
對中國而言,最大的投資活動之一是家中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但此種投資很大程度也無記錄,因此 GDP 會被低估,諾獎得主伏格爾(Robert Fogel)便一直認為中國的 GDP 被低估,原因在於沒有算入巨大的家庭內部進行的教育投資,而此種投資又對未來的經濟增長舉足輕重。
 
要唱好中國經濟的並非中國政府,去年世界銀行說中國 GDP 已是世界第一時,李克強說這是在忽悠中國;中情局的世界事實書網站強調按匯率計算,中國的 GDP 遠遠被低估了。但當世界多國經濟下行時,很多人卻又突然提出這是否因中國經濟增速減慢所引致。
 
若要找比較可靠的定量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每12個月一次的國家報告較為有看頭,今年8月剛發表的長達過百頁的中國報告,包含了大量的最新數據與分析,並指出 IMF 與中國官方的看法有何相同或差別之處;我們不用一定同意報告的分析,但它很值得參考,卻是顯而易見的。它對中國的經濟前景傾向審慎樂觀,絕不如某些人所認為的中國經濟快將崩潰。我曾經估算過中國的生產函數,並以此為據分析中國未來的經濟,主要結論與 IMF 的並非完全相同,但大致吻合。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雷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