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今天,更是明天!

教育可令孩子儲蓄內省能力,以不變應萬變,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人生重新定位,陶鑄生命的意義。教育,始終充滿希望!

2015年開始在「教評心事」專欄供稿,不經不覺,已有7年。由於工作愈趨繁忙,實無暇再抽空筆耕,本文為本欄最後一篇作品,謹向多年來與筆者在網上交往的讀者們告別。

筆者一生從事教育,對教育從沒離棄。教育不只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要為孩子解決當下問題,更要為孩子規劃不一樣的人生。有教育才有希望,不只是孩子的希望,更是人類文化進步的原動力。教育,任重而道遠!這是老話,卻是實話!

教育要對機對應

教育自要講理想,但絕不能離地。講教育有不同層次:宏觀的、中觀的、微觀的,各有分工,各有對象,不可混淆。前線教師最顯眼的重點應在微觀層次。如為班主任,你理解班中的孩子嗎?知道他/她們父母的職業嗎?家庭背景嗎?能隨口說出孩子的強項嗎?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古人智慧,宜好好細味。互聯網普及時代,知識的傳播已不是老師的專利;撇除資料真假,互聯網、社交群組、社交平台已是孩子們知識攫取的主要途徑。極端點說,如孩子拿着平板電腦/手機上課,隨便可問到老師口啞啞!

教育的對機對應是指因應受教者的根機而施予不同的教學回應,近似因材施教之義。這個回應不單只是知識層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長!本欄7年來寫得最多的就是有關孩子成長的文章。孩子當下的問題絕大部分與成長有關,這部分應是我們老師的專業。但,捫心自問,我們有能力回應嗎?

老師也要成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道理至為明顯。若老師着重點只在成績,或更嚴重的是本身心理出現問題,又怎能期望老師引導學生成長?或曰:老師教務繁忙,行政庶務多,校政朝令夕改;家長要求愈來愈高;社會風氣愈來愈差;傳媒專揭私隱、報憂不報喜….。這些或許都是事實,但,其他行業也面對類似困難啊!控訴於事無補,請老師們靜下來想一想:當初我為何選擇當老師?我對教育熱誠的初心為何消失殆盡?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諉過於人,能解決問題嗎?反求諸己才是正道啊!面對學生的問題,是專業的教育微觀層次;教師對自身的反省是個人成長的微觀層次,兩者同樣重要,且不分先後。

人的成長,乃生命秘密之一,只可經驗,不可言傳。「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這兩句中大新亞書院校歌,或可為繭中人尋回出路。「情是付出、情是關注、情是感通、情是無私」。已故思想家霍韜晦老師如是說,可對情的深層涵義進一步闡釋。

教育是明天

教育不只為孩子提供職前訓練,亦是為孩子找尋人生的真諦。社會愈富裕、物質愈豐盛,人卻愈不快樂。快樂的源泉本不在外,而在內,在於對理想的追求、履踐。孩子要立志,志向愈堅定,縱使逆流也不能輕易把他推倒。人師,有一定的人格修養,可為孩子榜樣。中外古今眾多仁人志士更可為孩子提供不同的效法對象。全球化下,社會急速變化,外在的知識遠遠趕不上新興事物;心若隨境轉,只會隨波逐流,迷失自我。教育可令孩子儲蓄內省能力,以不變應萬變,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人生重新定位,陶鑄生命的意義。教育,始終充滿希望!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