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不是賞善罰惡使

佛教不是「神教」,身口意三業都會創造果報,惡因惡果不是求神拜佛就可以一筆勾銷的。所以,學佛要有恆心,「依教奉行」,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後有」為目標。

金庸先生的《俠客行》有兩個有趣角色,「賞善罰惡使」派出賞善罰惡令給武林人物,壞人被邀去了俠客島後就一去不返。但這兩位使者對人的善惡判斷有點主觀,亦有出現錯判的劇情。

多積善果  成就佛果

雖然佛教教義裏有懺悔(不是後悔和懊悔)和希望佛菩薩加持(俗世可能閱讀為有保佑的意味),但正信的佛教並未有一個無上的「神」可以主宰人的前世、今生,來世的命運。也不是由閻羅王來裁定你死後的去處,一切都是「如是因,如是果」、「不昧因果」(清楚了解因果定律)。

無論我們是修哪一個正信法門,都是希望透過自己的修行努力,能夠和佛菩薩產生相應,加強我們對佛法能夠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信心,減少貪嗔癡的習氣和無明(無智慧,愚癡),在這一世多積累善果,以求未來終會超越生死,成就佛果。

例如是修淨土宗的,就會每天念佛,惦念着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或者是彌勒如來的兜率淨土,淨土是果地理想國,我們在地球修行的目標就是果地的境界,所以我們要環保,希望世界清淨,我們要奉行利己利他的生活道德,活在一個善人互相關愛的世界。

依法奉行 與佛相應

「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是一個非常環保、乾淨的樂土。「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毗達致(不退轉的修行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

淨土宗被認是較依賴他力(佛菩薩的力量)的法門,修行者還是要在世時依法奉行,才能期望臨終時與佛相應,由阿彌陀佛或彌勒如來接引至淨土,去到淨土,還是要聽佛說法修行的,只是一個較清淨的環境。代表一切由心造,即心即佛,心淨即國土淨,自力為主的禪宗,就更是以修心、正念和覺醒為主導方法,尋求「明心見性」、「開悟」、「不昧因果」,禪就是生活、喝茶吃飯,和他力、神力拉不上關係。

所以佛教不是「神教」,身口意三業都會創造果報,惡因惡果不是求神拜佛就可以一筆勾銷的。所以,學佛要有恆心,「依教奉行」,以「我生已盡,梵行(清淨的行為)已立,自知不受後有(不再作在生死流轉的業)」為目標。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馮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