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在兩年多前開始肆虐,被迫停留在香港的時間多了,往返內地經歷了4次的14天隔離,幸好筆者自疫情開始便起動了一個計劃,心想我雖不能改變現狀,現實總要面對,決不能白白虛度光陰。回顧一下成果,不能說成績亮麗,勉強也可以接受。
其中包括完成了第三本與大數據有關的新書,翻譯了一本英文書Power of Experiment,除此之外還延續了童年的夢想,正式學習詠春。到了筆者這把年紀,最希望能做到的是教學相長,略盡其才,把學有所長回饋社會。但如何能鞏固自己的技能是問題關鍵,提升的方式可以是五花八門,以下是筆者一些經驗。
鞏固自己的技能經驗
一、出版書籍:寫書是一個自我回顧的過程,日常工作中容易為了達到目標,只顧勇往直前,因而欠缺沉澱,鮮能擠出時間思索如何從錯誤中學習,更不可能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去作深入研究,找出可以使用的原則。
二、持續學習:找出一個小時候夢想而當時又無法實現的興趣去學習,然後找個好的導師,彌補一下當年遺憾。本人覺得重新學習新事物的好處多得很,特別好像筆者這樣的專家,很容易因為「倚老賣老」而故步自封。學習新技能可以調節好心態,遠離舒適區,避免僵化。
三、設立短期目標:定下一個可量化的短期目標挑戰自己,有助保持狀態。記得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有一位上司說過,Winning是該保持的慣常心態,長期投閒置散,很容易失去動力。
四、結識新朋友:有人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筆者認為這不單指機會,這條「路」也包括思路。很多靈感都是擦出來的,而火花往往來自與陌生人的接觸。可是筆者的弱項正是不善交際,補救的方法是「搭順風車」,跟好大隊。
疫後時代 步伐急速
這篇文章其實是有感而發,相信很多和筆者同樣在60、70年代出生的朋友都有同感。身體固然需要Keep Fit,知識也需要Keep Fresh,尤其是在漫長的疫情下更不能怠慢,否則待疫情過去後,你可能才驚覺追不上時代的步伐。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